|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Vol. 59 ›› Issue (5): 102-113.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3.05.010
胡键
HU Jian
摘要: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任务,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时代使命。不过,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绝不是仅仅靠摆脱“学徒状态”并进行“自我主张”就能完成。实际上,自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传到中国来以后,中国学术界最开始是积极引进和接受的,但很快就进行反思。尽管知识分子和学术界没有像欧洲思想界那样对他们自己的传统思想一直都在反思和批判,因而才在反思与批判中逐渐构筑起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但从严复、梁启超等一直到当今学术界,对西方学说的反思是比较深刻的,反倒是中国历代学者很少对中国自己的学术传统有一种很好的反思,而这种反思正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成长的必要路径。另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时代任务不仅要本土化,而且还要再世界化。
中图分类号: G322.0
[1] 焦循.孟子正义[M].沈文倬,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2] 胡键.知识的历时性传播、共时性传播与中国知识的成长[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3. [3] 吴晓明.论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J].学术月刊,2012(7):5-12. [4] 吴晓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任务[J].社会科学,2022(5):3-10. [5] [美]孔飞力.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M].陈兼,陈之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6] [日]沟口雄三.中国思想史:宋代至近代[M].龚颖,赵士林,孙道凤,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7]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8]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9] [美]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M].崔志海,葛夫平,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10]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一集)[M]. 汤志钧,汤仁泽,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11]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十集)[M].汤志钧,汤仁泽,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1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 郭庆藩.庄子集释[M].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3. [14]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5] 任晓.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论地区研究与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追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88. [1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 胡键.全球治理的价值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2016(10):9. [18] [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M].陈修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9] 胡键.走向多层次的全球治理——兼评阿查亚的《美国世界秩序的终结》[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99-105. [20] 彭成义.被颠倒的“修昔底德陷阱”及其战略启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4. [21] 叶自成.从美国“软实力”到中国“柔实力”——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评述[J].国际观察,2015(2):54-70. [22] 叶自成.说柔、用柔、柔实力[J].社会科学,2017(3):118-129. [23]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2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5] [美]埃里克·沃格林.政治观念史稿(第3卷,中世纪晚期)[M].段保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6] [意]但丁.论世界帝国[M].朱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7] [英]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8]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9]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马元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30] [英]大卫·休谟.人性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1] [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致命的自负[M].冯克利,胡晋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2] 高全喜.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还要读穆勒?[M]//约翰·穆勒.论自由.孔凡礼,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9. [33] 胡键.社会科学本土化、再普遍化与中国的国际地位[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6. [34]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3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7] 钟杨.科学哲学、政治科学与中国社会科学走向世界[J]. 学术界,2018(4):15. |
[1] | 王炳权, 杨睿智. 新时代中国政治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发展与创新[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1): 120-137.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