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Vol. 57 ›› Issue (6): 33-44.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1.06.004
史传林, 温瑜
SHI Chuan-lin, WEN Yu
摘要: 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超大城市城郊村因外来人口流入而引致公共服务失灵问题,需要给予特别关注。超大城市的城郊村与城区之间不仅存在明确的地理边界,而且在各自的地理空间拥有不同的体制、资源和文化。这些差异化的因素形成了它们之间的制度距离。把握这一制度距离,为分析超大城市城郊村公共服务失灵的发生机理和内在逻辑提供了认知视角。研究表明:政府“公共服务上浮”和“行政权力下沉”是城郊村公共服务缺失和功能异化的制度性动因;土地资源的行政配置削弱了城郊村公共服务自主供给的经济基础;地方政府经济发展偏好、城市发展偏好以及户籍人口偏好使城郊村成为财政支出盲区;村庄文化共同体导致了村庄对外来人口的文化排斥、利益排斥和政治排斥,反映了村庄文化现代性和公共性的缺失。治理超大城市城郊村公共服务失灵,应当将城郊村外来人口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应当建立共治共享机制,让外来人口参与村庄社区治理,应当加强村庄文化建设,使开放、包容、共享、多元成为村庄文化的基因。
中图分类号:
[1] 蓝宇蕴.城中村:村落终结的最后一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6): 100-105+112. [2] 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2(1): 168-179+209. [3] 田毅鹏,韩丹.城市化与“村落终结”[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 11-17. [4] 卢福营.城郊村(社区)城镇化方式的新选择[J].社会科学,2016(10): 78-84. [5] 李意.边缘治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村社区治理——以浙江省T村社区为个案[J].社会科学,2011(8): 84-91. [6] 卢福营.城郊村(社区)的共享发展与政府治理创新[J].浙江社会科学,2017(4): 58-63+71+158. [7] 佟新,冯晓英.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价值选择[J].北京观察,2010(11): 30-31. [8] 马静.我国城乡结合部公共服务供给的现实问题与财政对策——基于山东省的调研分析[J].财政研究,2013(3): 41-45. [9] 易承志.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公共服务资源是如何配置的?——以上海市J镇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5(6): 70-83+96-97. [10] North D. Institution, Institution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 New york: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4. [11] Scott W R.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M]. Thousand oaks, C A: Sage Publications, 1995: 39-50. [12] 王晓宇,苏丽锋.非正式制度距离指标研究述评:属性约束视角[J].学海,2021(2): 152-158. [13] Kostova T. Success of the transnational transfer of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with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6. [14] Morgan G, Kristensen P H. The contested space of multinationals: varieties of institutionalism, varieties of capitalism [J]. Human Relations, 2006, 59(11): 1467-1490. [15] 薛有志,刘鑫.国外制度距离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 28-36. [16] 马卫红.以政社同构弥合制度距离:基层治理吹哨改革的效能转化机制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 82-93. [17] 徐飞.网络结构、制度距离与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溢出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12): 90-94. [18] 余元春,顾新,陈一君.引力模型、边界效应与中国跨区域技术转移——基于2009~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软科学,2016(7): 15-18. [19]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0] 韩东屏.制度安排权分配制:决定社会性状的元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188-196. [21] [美]道格拉斯·C.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刘守英,译.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 [22] Wu Z Y. Three esays on dstance: Examining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distance on foreign firm entry, local isomorphism strategy and subsidiary performanc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2009. [23] Berry H, Guillen M F, Zhou N.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to cross-national distance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10 (9):1460-1480. [24] Higon D A, Antolin M M. Multinationality, Foreignness and institutional distance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R&D and productivity [J].Research Policy,2012 (3):592-601. [25] Bae J H, Salomon R M. Institutional distanc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J]. Advances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10, 23:327-349. [26] 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7] 钱忠好,牟燕.征地制度、土地财政与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J].农业经济问题,2015(8): 8-12. [28] 唐鹏,石晓平,曲福田.政府管制、土地违法与土地财政[J].中国土地科学,2018(7): 15-21. [29] Lipton M. Urban Bias Revisited [J].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84(3): 139-166. [30] 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J].经济研究,2004(6): 50-58. [31] 温兴祥,郑子媛.农村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多维贫困[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 57-69. [32] 李尧.教育公共服务、户籍歧视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J].财政研究,2020(6): 92-104. [33] 刘大帅,宋羽.户籍制度约束下人口流动对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J].河北学刊,2014(9): 128-131. [34] [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5] 许源源,左代华.乡村治理中的内生秩序:演进逻辑、运行机制与制度嵌入[J].农业经济问题,2019(8):9-18. [36]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7] 毛丹.村落共同体的当代命运:四个观察维度[J].社会学研究,2010(1): 1-33. [38] 李煜.利益威胁、文化排斥与受挫怨恨——新“土客”关系下的移民排斥[J].学海,2017(2): 83-92. [39] 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0] 黄振华,常飞.家户与宗族:国家基础性治理单元的辨识及其逻辑——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7): 50-58. |
[1] | 吕德文. 迈向城乡共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基于P县的田野发现[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21-32. |
[2] | 唐斌, 梅畅. 枢纽脱嵌:农村政策试点中违法案件的行为特征与逻辑归因[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45-60. |
[3] | 傅承哲, 梁倩盈, 卢泳莉. 乡村振兴中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供给内容、实现机制与行为效应——基于行为公共政策的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5): 62-78. |
[4] | 刘志鹏. 跨区域政府间合作何以可能?——基于绩效目标差异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28-39. |
[5] | 马卫红. 以政社同构弥合制度距离:基层治理吹哨改革的效能转化机制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82-93. |
[6] | 马卫红. 以政社同构弥合制度距离:基层治理吹哨改革的效能转化机制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82-93. |
[7] | 韩喜平. 中国农村发展难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答[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1-6. |
[8] | 张克俊, 付宗平, 李雪. 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基于政策关系二重性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7-20. |
[9] | 孙邦金,边春慧.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功能再生与制度探索[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54-62. |
[10] | 李松有.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与超越——从权力与资源的关系视角考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2): 64-75. |
[11] | 邓世平. 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8-54.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