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Vol. 58 ›› Issue (3): 110-122.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2.03.010
李栋
LI Dong
摘要: 洋务运动时期,面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朝野知识分子首先利用“强制同化”的认知心理,将来自于西方的一切知识,用中国传统固有的概念和框架进行归类。接着,他们再用演绎的方式,将其放置在儒学精义下“圣学投影”,进行评价。这一“认知—评价心理”在洋务运动时期具体表现为“西学中源”说和“中本西末”说。然而,随着对西学知识认知的加深,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突破既有的“认知—评价心理”,提出了“中西各有本末”“中本亦可变”“中本中的大本”等别样的“中本西末”观,但最终仍未摆脱既有“中本西末”的整体框架。按照麦金泰尔的相关理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中国朝野知识分子没能从根本上意识到西学之于中国在本质上属于“认识论危机”,而他们仍在采用传统处理知识危机的方法进行应对,因此意义有限。
中图分类号:
[1] 李栋.鸦片战争前后英美法知识在中国的输入与影响[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2] 张述祖.西方心理学家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 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黄涛涛,马腾.近代比较法研究的“格义附会”现象分析[C]//徐昕.司法·近代司法专号.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5]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机器局(一)[M].台北:台湾省政务印刷厂,1957. [6] (清)曾纪泽.出使英法俄日记[M]//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Ⅴ).长沙:岳麓书社,2008. [7] (清)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8] (清)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M].张玄浩,张英宇,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85. [9] (清)陈虬.创设议院以通下情[G]//“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国对西方及列强认识资料汇编(第三辑第二分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 [10]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郑观应文献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1] (清)汤震.论中学西学[G]//“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国对西方及列强认识资料汇编(第三辑第二分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 [12] (清)冯桂芬.校邠庐抗议[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3] (清)宝鋆.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4] (清)李鸿章.吴汝纶.李文忠公全集·奏稿[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 [15] [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00):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6] (清)郭嵩焘.郭嵩焘奏稿[M].杨坚,校补.长沙:岳麓书社,1983. [17] (清)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M]//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Ⅳ).长沙:岳麓书社,2008. [18] 徐素华.薛福成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19] (清)薛福成.庸庵海外文编[O].清光绪长沙新学书局刻本. [20] 薛毓良,刘晖桢.钟天纬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21] (清)朱采.复许竹筼[M]//丁伟志,陈崧.中体西用之间——晚清文化思潮论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2] [美]阿拉斯戴尔·麦金泰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M].万俊人,吴海针,王今一,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