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Vol. 51 ›› Issue (4): 1-5.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5.04.001

• 中国南疆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专题 •    下一篇

从出土出水文物看唐宋时期中国对印尼的影响

廖国一,郭健新   

  1.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 出版日期:2015-07-10 发布日期:2018-12-18
  • 作者简介:廖国一(1963-),男,广西北海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郭健新(1991-),男,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 基金资助:
    泛北部湾区域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阶段性建设成果

The Impacts on Indonesia brought by China’s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Relics

LIAO Guo-yi, GUO Jian-xin   

  1. College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1, China
  • Online:2015-07-10 Published:2018-12-18

摘要: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是海上邻邦,两国自古以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展开密切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唐宋时期,中国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室利佛逝和三佛齐王国,无论是瓷器及其烧造技术和钱币及其铸造技术对其生产生活,还是泰山封禅仪式对其统治阶级的思想观众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中国和印尼出土出水的遗物是两国交流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中国的技术和文化对印尼群岛人们的影响。在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技术和文化逐渐被印尼人民吸收,创造出具有自身民族和地区特色的技术和文化。

关键词: 唐宋时期, 中国, 印度尼西亚, 文物, 海上丝绸之路

Abstract: China and Indonesia are neighboring countries connected by sea, and have built close-knit economic and cultural ties through the Maritime Silk Road since ancient time.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for the Kingdom of Srivijaya and Samboja, China had great impacts on their introduc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workmanship of porcelain and metal currency as well as the ideology of the ruling class influenced by the ceremony of Fengshan in Mount Tai. The antiquities unearthed in both China and Indonesia witnesse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which embodied the influences brought by Chinese technology and culture on Indonesian people. In this process, they gradually assimilated the technology and culture from China, and developed the technology and culture with their own ethnic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China, Indonesia, cultural relic, the Maritime Silk Road

中图分类号: 

  • D829.342
[1] 周去非,杨武泉.岭外代答校注·三佛齐[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南蛮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5:6305.
[3]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 孔远志.从印尼的中国陶瓷看中印(尼)文化交流[J].东南亚,1990(3):56-58.
[5] 辛光灿.西爪哇下万丹遗址发现的中国陶瓷初探[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6):78-84.
[6] 李鑫. 唐宋时期明州港对外陶瓷贸易发展及贸易模式新观察——爪哇海域沉船资料的新启示[J].故宮博物院院刊,2014(2):25-38.
[7] 赵汝适.台湾文献丛刊·诸藩志[M].台北:经济研究室,1961:12.
[8] 戴裔煊.宋代三佛齐重修广州天庆观碑记考释[J].学术研究,1962(2):63-76.
[9] 黎道纲.《宋史》地华伽罗身份的争议[J].南洋问题研究,2004(2):52-58.
[10] 周南京.中国铜钱在印度尼西亚[J].中国钱币,1986(2):68-70.
[11] 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M].北京:中华书局,1957:144.
[12] 马欢,冯承钧.瀛涯胜览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5:105.
[13] 林天佑.三宝垄历史——自三保时代至华人公馆的撤销[M].李学民,陈龚华,译.广州:暨南大学华侨研究所,1984.
[14] 马冠武.论华商在宋钱流入印尼古代诸国中的作用[J].广西金融研究,2004(S1):53-55.
[15] M.米切纳.爪哇早期铸造的中国铜钱[J].胡幼文,董长青,译.内蒙古金融,2003(1):141-143.
[16]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258.
[17] 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43-53.
[18] 布赛尔.东南亚的中国人(连载之三)[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8(Z1):7.
[19] 薛秀霞.印尼华侨移民的历史考察[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3):76-80.
[20] 朱彧,李伟国.萍洲可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06.
[21]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其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00(4):69-71.
[22] 马端临.文献通考·四裔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2610.
[23] 廖国一.从北部湾出发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述略[J].广西民族研究,2014(5):98-105.
[24] 徐兢,朴庆辉.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海道一[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70.
[1] 王雨辰. 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反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1-9.
[2] 贺东航, 贾秀飞. 作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政治势能”——贺东航教授访谈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10-18.
[3] 汤学兵, 张岩. 基于DPSIR模型的中国省际环境质量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60-83.
[4] 于学强.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对照检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10-18.
[5] 李文钊. 行动者中心制度主义:探究政策过程中的互动效应[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19-42.
[6] 包大为. 新民主主义论的当代性及其实践条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1-10.
[7] 徐晓东,乔志. 环南海区域内贸易现状及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74-82.
[8] 张瑞, 张忠祥. 论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2): 57-63.
[9] 王瑜.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民国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1): 68-77.
[10] 陈洪江, 刘虹. 习近平人民观研析——“人民”术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41-46.
[11] 周良书, 郭文杰. 中共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与经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25-30.
[12] 张乾元, 朱倩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1-36.
[13]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47.
[14] 李晓乐. 新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嬗变的历史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43-48.
[15] 钟瑞添, 李旭华. 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1-1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陈延斌, 王伟. 传统家礼文献整理、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 -10 .
[2] 李冰, 陈姝瑾. 《郑氏家仪》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1 -17 .
[3] 朱莉涛. 《茗洲吴氏家典》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8 -24 .
[4] 周良书, 郭文杰. 中共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与经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25 -30 .
[5] 张乾元, 朱倩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1 -36 .
[6] 潘瑾菁.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7 -41 .
[7]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 -47 .
[8] 邓世平. 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8 -54 .
[9] 李潇. 完善我国人格权立法的再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55 -60 .
[10] 赛铮. 论保险公司破产是偏颇性清偿行为撤销之例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61 -66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