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Vol. 51 ›› Issue (4): 1-5.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5.04.001
• 中国南疆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专题 • 下一篇
廖国一,郭健新
LIAO Guo-yi, GUO Jian-xin
摘要: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是海上邻邦,两国自古以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展开密切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唐宋时期,中国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室利佛逝和三佛齐王国,无论是瓷器及其烧造技术和钱币及其铸造技术对其生产生活,还是泰山封禅仪式对其统治阶级的思想观众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中国和印尼出土出水的遗物是两国交流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中国的技术和文化对印尼群岛人们的影响。在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技术和文化逐渐被印尼人民吸收,创造出具有自身民族和地区特色的技术和文化。
中图分类号:
[1] 周去非,杨武泉.岭外代答校注·三佛齐[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南蛮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5:6305. [3]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 孔远志.从印尼的中国陶瓷看中印(尼)文化交流[J].东南亚,1990(3):56-58. [5] 辛光灿.西爪哇下万丹遗址发现的中国陶瓷初探[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6):78-84. [6] 李鑫. 唐宋时期明州港对外陶瓷贸易发展及贸易模式新观察——爪哇海域沉船资料的新启示[J].故宮博物院院刊,2014(2):25-38. [7] 赵汝适.台湾文献丛刊·诸藩志[M].台北:经济研究室,1961:12. [8] 戴裔煊.宋代三佛齐重修广州天庆观碑记考释[J].学术研究,1962(2):63-76. [9] 黎道纲.《宋史》地华伽罗身份的争议[J].南洋问题研究,2004(2):52-58. [10] 周南京.中国铜钱在印度尼西亚[J].中国钱币,1986(2):68-70. [11] 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M].北京:中华书局,1957:144. [12] 马欢,冯承钧.瀛涯胜览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5:105. [13] 林天佑.三宝垄历史——自三保时代至华人公馆的撤销[M].李学民,陈龚华,译.广州:暨南大学华侨研究所,1984. [14] 马冠武.论华商在宋钱流入印尼古代诸国中的作用[J].广西金融研究,2004(S1):53-55. [15] M.米切纳.爪哇早期铸造的中国铜钱[J].胡幼文,董长青,译.内蒙古金融,2003(1):141-143. [16]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258. [17] 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43-53. [18] 布赛尔.东南亚的中国人(连载之三)[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8(Z1):7. [19] 薛秀霞.印尼华侨移民的历史考察[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3):76-80. [20] 朱彧,李伟国.萍洲可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06. [21]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其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00(4):69-71. [22] 马端临.文献通考·四裔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2610. [23] 廖国一.从北部湾出发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述略[J].广西民族研究,2014(5):98-105. [24] 徐兢,朴庆辉.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海道一[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70. |
[1] | 王雨辰. 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反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1-9. |
[2] | 贺东航, 贾秀飞. 作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政治势能”——贺东航教授访谈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10-18. |
[3] | 汤学兵, 张岩. 基于DPSIR模型的中国省际环境质量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60-83. |
[4] | 于学强.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对照检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10-18. |
[5] | 李文钊. 行动者中心制度主义:探究政策过程中的互动效应[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19-42. |
[6] | 包大为. 新民主主义论的当代性及其实践条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1-10. |
[7] | 徐晓东,乔志. 环南海区域内贸易现状及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74-82. |
[8] | 张瑞, 张忠祥. 论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2): 57-63. |
[9] | 王瑜.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民国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1): 68-77. |
[10] | 陈洪江, 刘虹. 习近平人民观研析——“人民”术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41-46. |
[11] | 周良书, 郭文杰. 中共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与经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25-30. |
[12] | 张乾元, 朱倩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1-36. |
[13] |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47. |
[14] | 李晓乐. 新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嬗变的历史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43-48. |
[15] | 钟瑞添, 李旭华. 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1-11.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