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53 ›› Issue (2): 19-24.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7.02.003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从四组劳动范畴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

谢江平1,2   

  1. 1.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
    2.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天津300387
  • 收稿日期:2016-12-18 出版日期:2017-03-20 发布日期:2018-07-16
  • 作者简介:谢江平(1976-),男,江西吉安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 基金资助: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对唯物史观的贡献研究”(TJKS15—009);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项目(PXM2017-014203-500008)

On Marx’s Concept of Alienated Lab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ur Labor Category Groups

XIE Jiang-ping   

  1. School of Marxism,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 Received:2016-12-18 Online:2017-03-20 Published:2018-07-16

摘要: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成难以忍受的苦役。资本主义生产的“抽象劳动主体性原则”导致了使用价值的社会化,使交换价值居于中心地位,并使拜物教从使用价值崇拜进一步发展表现为交换价值崇拜;货币拜物教加深了人的物役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使社会从过剩消费转向过剩生产,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视不生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必要构件,把不生产阶级的奢侈浪费视为消除过剩生产的必要手段,与不生产阶级奢侈浪费相对立的是劳动者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被剥夺得仅能勉强维持生存。资本主义生产的这种荒谬性源于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即死劳动对活劳动的支配。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 资本, 异化, 价值

Abstract: Marx believes that labor,as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 and a free and conscious activity, is alienated to be an unbearable slavery under the capitalist system.The “abstract labor subjectivity principle” of the capitalist productionhas led to the socialization of use value, put exchange value at the central position, transformed the fetishism from use value to exchange value, and made money fetishism deepen people’s madness about material. The emergence of the capitalist production has turned the society from excessive consumption to excessive production. Bourgeois economists regard non-productive class as the necessary part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and the extravagant life of non-productive class asnecessary means to eliminate excessive production, with contrast to the working class being deprived to make ends meet.Marx holds that the absurdity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comes from the domination of capital over labor, that is, the domination of dead labor over living labor.

Key words: labor, capital, alienation, value

中图分类号: 

  • B03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1册[M].上海:三联书店,2009.
[3]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6] 阿伦特.人的境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9] 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1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2册[M].上海:三联书店,2009.
[1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3册[M].上海:三联书店,2009.
[1] 王雨辰. 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反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1-9.
[2] 廖汗成, 廖韫琪. 我国物质资本形成效率的测算与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95-107.
[3] 谭培文, 谌尧. 辩证认识资本的文明作用及当代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1-9.
[4] 唐正东. 私有制条件下资本与劳动的分裂及其不合理性——青年恩格斯的劳资关系思想及其评价[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1-10.
[5] 章衎.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资本概念的矛盾特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11-19.
[6] 刘成群,晋跃冲. 马克思恩格斯希腊罗马史观探析——从氏族共同体的束缚到个体的异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19-26.
[7] 杜利娜. “五四运动”:历史评价与时代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33-41.
[8] 王卫华. 超越资本逻辑的“三条路径”之哲学审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42-52.
[9] 齐清仙. 马融《广成颂》之用典及文献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106-116.
[10] 杨兴凤. 马克思的时间范畴谱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4): 21-27.
[11] 杜伟珊. 开放大学教师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控制感和工作不安全感的多重中介效应[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4): 92-100.
[12] 唐咸明. 清抄本《天南纪事》的内容、版本及文献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38-46.
[13] 郭彩霞. 论列斐伏尔对资本主义空间矛盾性的批判[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54-63.
[14] 张翠, 刘玉娟. 马克思公共性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探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64-69.
[15] 周子伦, 张静, 靳书君. 隐喻认知视阈下《资本论》中资本的本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70-7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magtech. 测试发布文章[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1(1): 1 .
[2] magtech. 测试最新录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 (): 1 .
[3] 陈延斌, 王伟. 传统家礼文献整理、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 -10 .
[4] 李冰, 陈姝瑾. 《郑氏家仪》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1 -17 .
[5] 朱莉涛. 《茗洲吴氏家典》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8 -24 .
[6] 周良书, 郭文杰. 中共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与经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25 -30 .
[7] 张乾元, 朱倩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1 -36 .
[8] 潘瑾菁.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7 -41 .
[9]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 -47 .
[10] 邓世平. 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8 -54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