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53 ›› Issue (5): 87-93.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7.05.013
冯冬梅1, 宗守云2
FENG Dong-mei, ZONG Shou-yun
摘要: 博白永安镇地老话多功能语法成分“掉”主要出现在相当于普通话“了1”和“了2”的句法位置上。“V掉”后必须出现数量宾补语等其他成分,表示动作完成,表示动作实现且带有强制性,说话者主观认为多量;“V掉”还可以通过小称变音表示短时尝试。句末“掉”除了表示将来实现,还表示说话人惊讶于新情况的出现。“掉”是个虚化程度比较高的多功能助词。
中图分类号:
[1] 曹志耘.中国语言地图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 杨育彬,齐春红.论云南方言体标志“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25-129. [3] 刘丹青.语法调查研究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 林华勇,李雅伦.广东会城粤语的完成体助词“减”[J].粤语研究(澳门),2015(6):34-41. [5] 陈前瑞,胡亚.词尾和句尾“了”的多功能模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4):66-73. [6] 陈山青,施其生.湖南汨罗方言的体貌助词“开”[J].方言,2015(4):302-308. [7] 李滨.闽东古田方言动词的体和貌[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82-88. [8] 曾春蓉.湖南武冈方言中的韵母重叠现象[J].中国语文,2017(1):100-128. [9] 林华勇,李雅伦.贵港粤语“开”的多功能性及其来源[J],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本),2014(16):52-61. [10] 刘焱.“V掉”的语义类型与“掉”的虚化[J].中国语文,2007(2):133-192. [11] 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语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2] 曹广顺.语气词“了”源流浅说[J].语文研究,1987(2):10-15. |
[1] | 吕嵩崧. 壮语德靖土语近指指示词的演变——基于语言接触的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4): 108-118.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