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Vol. 51 ›› Issue (4): 63-67.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5.04.011

• 政治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走向协同:社会管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形态的理性建构

苏曦凌,杜富海   

  1.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 出版日期:2015-07-10 发布日期:2018-12-18
  • 作者简介:苏曦凌(1978-),男,湖南湘潭人,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行政哲学与社会治理;杜富海(1990-),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行政管理方式创新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互动机制研究”(14B22043);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社会管理的协同机制研究: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13XJC630013);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广西社会管理政社协同机制的实证分析与优化对策”(13BGL003);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广西社会管理政社协同机制的实证分析与优化对策”(13BGL003);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攻革工程项目“基于知行合一的复合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研究”(2014JGA115)

Towards Synergy: The Rational Constru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Social Management

Su Xi-ling,Du Fu-hai   

  1.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 Online:2015-07-10 Published:2018-12-18

摘要: 在社会管理中,结成具有高度协作性、协商性的协同关系,是建构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形态的理性取向。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关系的实质,是实现二者利益一致、功能耦合、沟通顺畅。政府与社会组织的非理性关系形态,主要包括竞争关系、吸纳关系、疏离关系等三种类型,它们引致了社会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不利于“善治”目标的实现。这也构成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必须结成协同关系的现实原因。为了建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关系,应当从营造合作氛围、完善合作制度、创新合作形式、拓展沟通渠道等方面予以整体推进。

关键词: 社会管理, 政府, 社会组织, 协同, 理性构建

Abstract: In social management, forming a highly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and consultative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is the rational orientation of constructing a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The common interests, functional coupling and smooth communication are the essence of the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irra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includes competition, co-optation and alienation. They lead to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social management, which would be harmful for achieving the goal of “good governance”. This is the practical reason why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should be built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we should advance on the whole by creating the atmosphere of cooperation,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cooperation, innovating cooperation mode, and expanding communication channels.

Key words: synergy, common interests, functional coupling, smooth 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 

  • D035.1
[1] 俞可平.民主与陀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与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 方俊.理顺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三重关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4] [德]H.哈肯.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M].戴鸣钟,译.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5] 曹堂哲.公共行政执行协同机制——概念、模型和理论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0(1).
[6] 潘开灵,白烈湘.管理协同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7] 汪锦军.公共服务中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三种模式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10).
[8] 康晓光,韩恒,卢宪英.行政吸纳社会——当代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M].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2010.
[9] 朱力,葛亮.社会协同:社会管理的重大创新[J].社会科学研究,2013(5).
[10] 苏曦凌.行政技术主义批判[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11]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12] 苏力,等.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 严维石. 财政赤字的源代码:市场与政府二维认知[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64-74.
[2] 马亮. 公务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与数字政府建设:中国城市的调查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34-44.
[3] 孙志建. 事中事后监管工具结构创新:五年实践的回顾与展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42-54.
[4] 莫炳坤. 新时代社会平衡的辩证认识与实现机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11-18.
[5] 刘国新,易小明. 精准扶贫的分配正义之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27-35.
[6] 伍先福. 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246个城市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88-101.
[7] 莫勇波. 强化政府制度执行力的模型构建及运行机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55-60.
[8] 李文军.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与财政负担测算研究:2016-2050[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35-42.
[9] 韩克芳. 论法治建设对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和功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1): 19-25.
[10] 岳雪莲,李昌. 新型城镇化下西部城市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探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5): 196-200.
[11] 胡锐军,杨卡.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冲突治理中的双向功能及其发展路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50-55.
[12] 农汉康. “两免一补”:背景、历程与影响[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2): 115-12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陈延斌, 王伟. 传统家礼文献整理、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 -10 .
[2] 李冰, 陈姝瑾. 《郑氏家仪》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1 -17 .
[3] 朱莉涛. 《茗洲吴氏家典》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8 -24 .
[4] 周良书, 郭文杰. 中共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与经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25 -30 .
[5] 张乾元, 朱倩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1 -36 .
[6] 潘瑾菁.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7 -41 .
[7]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 -47 .
[8] 邓世平. 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8 -54 .
[9] 李潇. 完善我国人格权立法的再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55 -60 .
[10] 赛铮. 论保险公司破产是偏颇性清偿行为撤销之例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61 -66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