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Vol. 56 ›› Issue (4): 41-50.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0.04.005
原超
YUAN Chao
摘要: 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党中央对重大政策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能力,对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政治势能”视角切入,首先从历史变迁逻辑梳理了议事协调机构发展的内在规律,认为其政治价值在于其是中国共产党利用“政治势能”推动党的领导力提升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平台;其次从“政治势能的价值载体”和“政治势能的行政运作”两个方面具体诠释和重构了议事协调机构的制度逻辑;最后从“职能法定化”“理顺央地关系”“建立评估制度”“平衡治理制度和‘小组机制'关系”等维度对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优化的实践路径提出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1] 郭庆松.新时代党的领导力提升[J].中国领导科学,2018(4):35-36. [2] Barnett D. The Making of Foreign Policy in China: Structure and Process. Boulder: Westview Press,1985. [3] Lampton, M D. Health,Conflict and the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M]// Michigan Papers in Chinese Studies.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74,18:149. [4] Lieberthal,K & Oksenberg,M. Policy Making in China: Leaders,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M].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 [5] Miller, A.The CCP Central Committee's Leading Small Groups[M]. The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2008:26. [6] 邵宗海.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共决策机制:中共中央工作领导小组 [M].韦伯文化出版社,2007. [7] 赖静萍. 当代中国领导小组制度变迁与现代国家成长[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8] 张铮,李政华. “领导小组”机制的发展理路与经验——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19(12):103-108. [9] 程同顺,李向阳. 当代中国“组”政治分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6):15-19. [10] 吴晓林. “小组政治”研究:内涵、功能与研究展望[J]. 求实,2009(3):64-69. [11] 贺东航,孔繁斌. 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治势能——基于近20年农村林改政策的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19(4):4-25. [12] 原超. 理解“议事协调小组”:中国特色政策执行的实践工具[J]. 领导科学论坛·国家治理评论,2019(7):36-48. [13] 周望. 中国“小组机制”研究[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14] 周望. 办事机构如何办事?——对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一项整体分析[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1):43-50. [15] 原超,李妮. 地方领导小组的运作逻辑及对政府治理的影响——基于组织激励视角的分析[J]. 公共管理学报,2017(1):27-37. [16] 刘军强,谢延会. 非常规任务、官员注意力与中国地方议事协调小组治理机制——基于A省A市的研究(2002~2012)[J]. 政治学研究,2015(4):84-97. [17] 原超. 领导小组机制:科层治理运动化的实践渠道[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7(5):35-46. [18] 向淼,郁建兴. 运动式治理的法治化——基于领导小组执法行为变迁的个案分析[J]. 东南学术,2020(2):125-135. [19] 周望. 大国治理中的领导小组:一项治理机制的演化与精化[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5):48-55. [20] 王浦劬,汤彬. 当代中国治理的党政结构与功能机制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19(9):4-24. [21] Tsai,W H & Zhou,W. Integrated Fragmentation and the Role of Leading Small Groups in Chinese Politics[J]. The China Journal,2019,82:1-22. [22] 贺东航,吕鸿强.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势能[J].东南学术,2019(6):1-11. [23] Peters,B G. Policy Instruments and Public Management: Bridging the Gaps[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0,10(1):35-47. [24] 庞松,韩钢.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历史考察与改革展望[J]. 中国社会科学,1987(6):3-22. [25] 张克. 从“领导小组”到“委员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优化记[J]. 小康, 2018(14):50-52. [26] 王臻荣,郎明远. 从“领导小组”到“委员会”:制度逻辑与政治价值[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4):101-105. [27] 邹谠. 中国革命再阐释[M].何高潮,等译.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 [28] 陈明明. 在革命与现代化之间:关于党治国家的一个观察与讨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29] 周雪光. 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J].开放时代,2011(10):67-85. [30] [法]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敬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1] Crosby, Barbara C and John M Bryson. Leadership for the Common Good: Taking Public Problems in a Shared-Power World[M]. San Fransisco: Jossey-Bass,2005. |
[1] | 贺东航, 贾秀飞. 作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政治势能”——贺东航教授访谈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10-18. |
[2] | 钟时. 政治势能依附与中国社会问责:一个公民行动策略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19-28. |
[3] | 沈明杰. 借势:在华外国商会的择地游说行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29-40. |
[4] | 莫炳坤. 新时代社会平衡的辩证认识与实现机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11-18. |
[5] | 张师伟. 政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论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1-15. |
[6] | 武永江, 段少帅. 新时代导师语言艺术的育人功能及其培育策略[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88-95. |
[7] | 李华, 李一凡. 中央环保督察制度逻辑分析:构建环境生态治理体系的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53-60. |
[8] | 邓军, 陈国华. 习近平“党内政治生活”概念源流与新时代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28-33. |
[9] | 王钰鑫, 旷永青.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理论意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34-40. |
[10] | 张乾元, 朱倩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1-36. |
[11] | 潘瑾菁.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7-41. |
[12] |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47.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