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Vol. 51 ›› Issue (5): 110-114.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5.05.015
崔诣晨
CUI Yi-chen
摘要: 主观幸福感作为一种心理体验与人的需求有关,它不仅体现个体在物质层面上是否满足,更能表达出个体在精神层面上是否健康和谐。生态文明作为一种与生物圈持续繁荣相兼容的新的文明形态,将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文明。在积极心理学与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框架下,主观幸福感与生态文明实现了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以及知、情、行的统一。在理解两者的哲学意义以及心理学、生态学价值等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立足主观幸福感,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起止路径,正是现代幸福观和时代化生态文明的历史演绎与辩证发展之路。围绕这一研究思路,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解构主观幸福感的生态价值,以挖掘生态文明的心理学意蕴和动态演绎。
中图分类号:
[1] 冯俊科. 西方幸福论[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2. [2] 柴素芳, 刘懿冰. 幸福涵义三解[J]. 思想教育研究, 2012(6): 32-35. [3] 郑雪, 等. 幸福心理学[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4] [美]Alan Carr. 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 郑雪, 等译.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5]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6] Mathews, F. Towards a Deeper Philosophy of Biomimicry[J]. 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 2011(4): 364–368. [7] 樊浩. “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J]. 天津社会科学, 2008(5): 4-10. [8] [美]大卫·格里芬. 后现代精神[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9] [挪威]奈斯. 深层生态运动: 某些哲学的方面[M]// 徐嵩龄. 环境伦理学新进展:评论和阐释.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10] 任重. 全球化视阈下的生态伦理学研究述论[J].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6): 1184-1188. [11] 刘敏岚, 刘康. 幸福的解读与实现[J]. 经济导刊, 2012(2): 90-91. [12] 卢风. 生态文明的哲学阐释——与美国北德州大学环境哲学学者对话[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1): 20-24. |
[1] | 余欣欣, 姚璎珊, 韦佳玘. 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校园文化建设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2): 93-100. |
[2] | 周爱民. 阿多诺道德哲学的现实性——从反思现代性大屠杀的视角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41-47. |
[3] | 贾佳. “道德运气”问题与道德哲学的当代发展——基于伯纳德·威廉斯的批判性立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43-48.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