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Vol. 53 ›› Issue (3): 51-56.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7.03.009
肖百容
XIAO Bai-rong
摘要: 林语堂的小说有着明显的行踪叙事的特征,即他总是将人物安排在行走的旅途上,并且让他们在行走或空间变化中完成人格的塑造过程。林语堂将西方小说行踪叙事的特长引进自己的创作之中,同时和中国传统的行踪叙事特色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行踪叙事风格。他的小说既可在行踪叙事中展示人物不断成长、成熟的动态过程,又可以“闲”下来描绘世态人情、介绍各地风俗,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不过,这种叙事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中图分类号:
[1] 林语堂.京华烟云(下)[M].张振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2] 林语堂.朱门[M].谢绮霞,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3] 林语堂.赖柏英[M].谢青云,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4]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越裔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李艳.论林语堂对流浪汉小说的借鉴和发展[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6] 杨经建.追寻:中外文学的叙事母题[J].文史哲,2006(4). [7] (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原理[M].刘象愚,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 [8] 林语堂.红牡丹[M].张振玉,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9] 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9. [10] 林语堂.京华烟云[M].张振玉,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11] (法)巴士拉.空间诗学[M].张译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12] 林语堂.给郁达夫的信——关于《京华烟云》[M]//林语堂.林语堂名著全集(第十八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3] 林太乙.林语堂传[M]//林语堂.林语堂名著全集(第二十九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4] 肖百容.“放浪者”:林语堂的人格乌托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3). |
[1] | 汤学兵, 张岩. 基于DPSIR模型的中国省际环境质量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60-83. |
[2] | 吴静, 俞梦. 网络直播平台中主体的建构与消解[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47-53. |
[3] | 郭彩霞. 论列斐伏尔对资本主义空间矛盾性的批判[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54-63. |
[4] | 伍先福. 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246个城市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88-101. |
[5] | 王兆胜. 林语堂对五四新文化的贡献[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2): 1-9. |
[6] | 赫曦滢. 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语境中的当代城市权利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31-36. |
[7] | 廉超, 林春逸, 姚辉.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间产业分工及空间经济联系的特征和机理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51-61. |
[8] | 刘铁群. 文学研究与公共视野——从新西南剧展看文学研究介入现实的可能及意义[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78-81. |
[9] | 黄大军. 马克思实践空间观的美学维度及其人学面向——兼论马恩著作中的城市批判理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6): 42-49. |
[10] | 李如友,黄松. 中国旅游经济的空间效应与区域收敛分析:1999-2012[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6): 86-93. |
[11] | 耿涓涓. 乡村教育研究的转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2): 110-114.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