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Vol. 57 ›› Issue (6): 21-32.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1.06.003

• 治理现代化研究——乡村振兴 • 上一篇    下一篇

迈向城乡共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基于P县的田野发现

吕德文   

  1. 武汉大学 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 收稿日期:2021-06-25 出版日期:2021-11-25 发布日期:2022-01-10
  • 作者简介:吕德文,男,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博士。

A New Pattern of Rural Governance towards Co-governanc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A Field Discovery Based on P County

LÜ De-Wen   

  1. School of Sociology,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 Received:2021-06-25 Online:2021-11-25 Published:2022-01-10

摘要: 城乡融合发展塑造了城乡社会形态,这一社会形态的治理复杂性远高于乡土社会和城市社会,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新挑战。在城乡融合时代,利益密集型的乡村治理严重依赖于传统的资源投入方式,治理资源无法有效转化为基层治理能力,出现了乡村治理内卷化现象。而P县的经验表明,通过部门协调和资源整合,提高地方统筹治理能力,乡村治理可以得到明显优化,城乡共治格局也在“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路径中实现。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社会,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城乡共治

Abstract: The urban-rural social form, shaped by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both sides, has presented new challenge, for its governance spans two separate areas, to rural governance. The involu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featured with intensive interests, has come out, in the era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for a failure to transform the governance resources into the primary-level governance capacity as rural governance relies heavily o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resource investment. To this problem, the practice of P County provides a good solution: 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are carried out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local overall management, thus optimizing rural governance and realizing a pattern of urban-rural co-governanc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autonomy, rule of law and rule of virtue under the CPC leadership”.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urban-rural society, rural govern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urban and rural co-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 

  • D035
[1] [美]查尔斯·蒂利.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公元990—1992年)[M].魏洪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 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3] 贺雪峰.试论20世纪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M]//[美]黄宗智.中国乡村研究(第五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4] 吕德文.乡村治理70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1-19.
[5] 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
[6] 黄宗智.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J].开放时代,2008(2):10-29.
[7]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8] 欧阳静.村级组织的官僚化及其逻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10.
[9] 贺雪峰.乡村治理现代化:村庄与体制[J].求索,2017(10):4-10.
[10] 杜姣.村干部的角色类型与村民自治实践困境——基于上海、珠三角、浙江三地农村的考察[J].求实,2021(3):83-97.
[11] 熊易寒,曹一然.空间再分配:城乡接合部治理的政治学意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54-66.
[12] 杜鹏.郊区社会:城乡中国的微观结构与转型秩序[J].社会科学研究,2021(3):107-115.
[13] 张文斌,张志斌,董建红,等.迈向城乡共治: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演变解读[J].地理科学进展,2021(5):883-896.
[14] 吕德文.治大国若烹小鲜:基层治理与世道人心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15] 贺雪峰.论乡村治理内卷化——以河南省K镇调查为例[J].开放时代,2011(2):86-101.
[16] 王向阳,吕德文.基层何以失序:灰色空间中的分配不正义难题——基于北京市问题村H村基层治理实践的考察[J].湖湘论坛,2019(5):116-129.
[17] 吕德文.属地管理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基于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经验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3):5-12.
[18] 折晓叶,陈婴婴.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1(4): 126-148.
[19] 吕德文.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实践过程——基于P县砂石盗采治理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0-116.
[20] 李瑞昌.统筹治理:国家战略和政府治理形态的契合[J].学术月刊,2009(6):16-22.
[21] 张丹丹.统合型治理:基层党政体制的实践逻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17-24.
[1] 史传林, 温瑜. 制度距离视角下超大城市城郊村公共服务失灵及治理——以广州市D村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33-44.
[2] 唐斌, 梅畅. 枢纽脱嵌:农村政策试点中违法案件的行为特征与逻辑归因[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45-60.
[3] 傅承哲, 梁倩盈, 卢泳莉. 乡村振兴中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供给内容、实现机制与行为效应——基于行为公共政策的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5): 62-78.
[4] 刘志鹏. 跨区域政府间合作何以可能?——基于绩效目标差异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28-39.
[5] 韩喜平. 中国农村发展难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答[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1-6.
[6] 张克俊, 付宗平, 李雪. 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基于政策关系二重性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7-20.
[7] 张丙宣, 任哲. 数字技术驱动的乡村治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62-72.
[8] 孙邦金,边春慧.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功能再生与制度探索[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54-62.
[9] 李松有.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与超越——从权力与资源的关系视角考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2): 64-75.
[10] 邓世平. 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8-54.
[11] 方素梅. 宗族、宗教与乡村社会治理——基于广西桂林市草坪回族乡潜经村的个案考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108-11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胡莹. 论东巴古籍文献保护主体及其整合[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1 -7 .
[2] 李仲良, 陈斌佳. 云贵彝文古籍收藏与数字化保护现状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8 -12 .
[3] 龙成松. 新出墓志与《独孤通理灵表》考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13 -20 .
[4] 凃耀军.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刻的信仰契约特性、社会治理功能及其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21 -27 .
[5] 邓军, 陈国华. 习近平“党内政治生活”概念源流与新时代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28 -33 .
[6] 王钰鑫, 旷永青. 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理论意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34 -40 .
[7] 陈洪江, 刘虹. 习近平人民观研析——“人民”术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41 -46 .
[8] 张明. 图绘实践概念的中国之旅:从马克思到毛泽东[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47 -53 .
[9] 韩步江. 毛泽东实践哲学思想内在多元维度的解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54 -59 .
[10] 周兴国. 公民的规则意识与培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60 -65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