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Vol. 59 ›› Issue (4): 1-8.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3.04.001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    下一篇

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

陈新夏   

  1.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 收稿日期:2023-05-12 出版日期:2023-07-15 发布日期:2023-08-10
  • 作者简介:陈新夏(1957—),湖南桃源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唯物史观、人学基本理论及人的发展问题。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Marxist Theory on Human Development

CHEN Xin-xia   

  1. College of Marxism Educatio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 Received:2023-05-12 Online:2023-07-15 Published:2023-08-10

摘要: 人的发展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新世界观特别是实践观和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科学地界定了人的发展主体,确立了现实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明确了人的发展的内涵及其目标;深刻地分析了人的社会性,阐明了人的发展条件,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社会关系合理化以及文化进步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清晰地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实现途径,阐述了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性,认为人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改变自身的主观世界。

关键词: 人的发展理论, 主体, 人的本质, 人性

Abstract: Human development theory is derived from Marxist philosophy. Marx and Engels, 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a new worldview, especially the practical view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cientifically define the subject of human development, establish practical individuals engaged in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and goals of human development; the two giants profoundly analyze humansociality, expound the conditions for human development, and reveal the role of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rationaliz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cultural progress in human development; the two clearly point out the path to achieve human development, elaborate on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human self change, and believe that humans can only transform their inner world through their shaping the physical world.

Key words: human development theory, subject,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s, human nature

中图分类号:  B0-0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4] [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5] [英]乔纳森·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M].段忠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 狄金华, 黄倩. 区域层级化与基层官员激励空间拓展——基于香县田野调查的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21-33.
[2] 姜宇辉. 元宇宙的明与暗——元宇宙作为“事件”及其双重面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6): 150-160.
[3] 刘慧姝. 释放想象与社会变革——论玛辛·格琳的艺术-审美教育思想[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59-67.
[4] 吴静, 俞梦. 网络直播平台中主体的建构与消解[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47-53.
[5] 周子伦, 张静, 靳书君. 隐喻认知视阈下《资本论》中资本的本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70-77.
[6] 胡莹. 论东巴古籍文献保护主体及其整合[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1-7.
[7] 李健. 巴迪欧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的研究——从激进政治哲学的角度谈起[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37-41.
[8] 陈国华, 宁常郁. 台湾主体意识建构对台湾青年的影响及其对大陆高校开展两岸交流的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49-55.
[9] 王春华, 易连云. 儿童主体化: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61-64.
[10] 杨瑷华. 证券内幕交易罪犯罪主体的证明方式探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4): 35-41.
[11] 何广寿.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哲学意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25-3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庞金友, 陈梦雪. 智能入场与民主之殇:人工智能时代民主政治的风险与挑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9 -20 .
[2] 狄金华, 黄倩. 区域层级化与基层官员激励空间拓展——基于香县田野调查的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21 -33 .
[3] 魏程琳. 街头官僚与韧性城市建设——群众工作的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34 -45 .
[4] 戴思源, 李珍珍. 人工智能素养的提升会增加个人的信息隐私忧虑吗?——基于保护意识和技术信任的中介效应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46 -57 .
[5] 岳伟, 苏灵敏. 学会学习:智能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本质透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58 -67 .
[6] 许锋华, 胡先锦.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意蕴、机制与路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68 -79 .
[7] 王小刚, 葛海杉.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变点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80 -96 .
[8] 杨志远, 徐昊. 全球价值链位置、劳动力技能差别与劳动者收入差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97 -109 .
[9] 刘守刚. 何种公共,谁的公共?——以黄宗羲和洛克财政公共性思想比较为中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110 -123 .
[10] 袁方成, 魏玉欣. 愈激进,愈保守:技术规制社会及其救赎[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124 -135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