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Vol. 51 ›› Issue (3): 39-43.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5.03.007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力研究

邓志平1,汤志华2   

  1. 1.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2.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 出版日期:2015-05-10 发布日期:2018-12-18
  • 作者简介:邓志平(1978-),男,广西容县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先进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汤志华(1975-),男,江西吉安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 基金资助: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综合研究团队”建设项目;广西2011协同创新计划“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项目

On Cultural Power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DENG Zhi-ping, TANG Zhi-hua   

  1. Lijiang Colleg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 Online:2015-05-10 Published:2018-12-18

摘要: 文化力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综合能力,也是影响民族地区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文化力是国家综合文化力在农村的集中体现,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为破解民族地区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好文化力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力、和谐力、生产力和创新力作用,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价值认同、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力的经济保障和蓬勃的生机活力。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新农村建设, 文化力

Abstract: Cultural power is an important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It is also the key factor that constrain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areas in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Rural cultural power reflects the overall national cultural power in rural areas. It provides spiritual motivation, intellectual support and ideological guarantee for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ethnic reg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ing motivation while developing the rural areas sustainably, cultural power should play an efficient role as social identity, harmonious strength, productive forces and innovation power in building new countryside, and provide effective value identity, stable social environment, forceful economic security and vigorous vitality.

Key words: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new rural areas, cultural power

中图分类号: 

  • D691.72
[1] 贾春峰.“文化力”论[J].东岳论丛,1998(6).
[2] 高占祥.文化力[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 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4] 康来云.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价值观变迁的总体评价[J].中州学刊, 2009(5).
[5] 庞德英.文化和谐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2009.
[6] 黄永林.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探析——黄永林自选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4.
[7] 周力辉.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理论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2.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2.
[9] 毕英涛.文化力: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9(1).
[10] 史兹国,王文龙.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动力整合[J].南京社会科学,2009(7).
[1] 凃耀军.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刻的信仰契约特性、社会治理功能及其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5): 21-27.
[2] 谢登斌, 沈燚佳. 新型城镇化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的张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98-104.
[3] 蒋士会, 郑会敏. 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本教研机制创新的探索——基于广西永福县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的调查[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5): 108-115.
[4] 宋才发, 彭振. 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路径抉择及法治保障探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4): 22-27.
[5] 郑振锋. 民族地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多元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116-121.
[6] 岳雪莲, 刘冬媛. 西南民族地区人口职业素质与城镇就业的相关性分析——来自桂滇黔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122-126.
[7] 蒲雯, 刘妍. 论民族地区教师的跨文化教育使命及其核心素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109-114.
[8] 杨姗姗. “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1): 123-128.
[9] 蓝武,章太长.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启迪[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5): 165-16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陈延斌, 王伟. 传统家礼文献整理、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 -10 .
[2] 李冰, 陈姝瑾. 《郑氏家仪》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1 -17 .
[3] 朱莉涛. 《茗洲吴氏家典》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8 -24 .
[4] 周良书, 郭文杰. 中共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与经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25 -30 .
[5] 张乾元, 朱倩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1 -36 .
[6] 潘瑾菁.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7 -41 .
[7]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 -47 .
[8] 邓世平. 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8 -54 .
[9] 李潇. 完善我国人格权立法的再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55 -60 .
[10] 赛铮. 论保险公司破产是偏颇性清偿行为撤销之例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61 -66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