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Vol. 58 ›› Issue (1): 36-48.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2.01.004
陈水生, 甫昕芮
CHEN Shui-sheng, FU Xin-rui
摘要: “人民城市”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城市属于广大人民、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治理依靠人民三个方面。国内外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再造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市民公共活动和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建设要遵循人民城市理念,增强人民对城市空间的认同感,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多元空间需求,加强、提升城市的人文关怀、公共服务和空间品质。黄浦江和苏州河作为上海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人民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海“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再造过程体现了鲜明的人民城市理念。上海市“一江一河”建设案例的经验对于探索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再造的可行策略具有启发意义:公共空间再造应注重提升空间开放的共享性、实现公共服务的多元性、促进空间发展的持续性、扩大空间治理的参与性。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再造为城市公共空间再造提供了理论启发和现实指引,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再造要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与治理,为民众创造美好城市生活,应从价值取向、政策设计和行动策略等方面努力践行人民城市思想:首先,要坚持人民城市的核心价值取向,充分调动人民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人民在城市公共空间再造中的主体性作用;其次,在政策设计方面,城市公共空间再造要以人民为中心,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智于民;再次,在行动策略方面,城市公共空间再造应以提升民众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满足感为要。
中图分类号:
[1] 周素红,蓝运超.人本思想综述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J]. 现代城市研究, 2001(2):25-28. [2]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市委全会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EB/OL].(2020-06-23)[2021-07-29].http://www.shkjdw.gov.cn/c/2020-06-23/523645.shtml. [3] 人民网.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建设[N/OL].人民日报,2020-06-17(9).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616/c40531-31747831.html. [4] [美]亨利·丘吉尔.城市即人民[M]. 吴家琦,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上海市人民政府集会庆祝上海解放三周年,陈毅市长作重要讲话[N]. 解放日报. 1952-05-29(1).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邓小平:在五届政协第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N/OL].人民日报,1979-06-16(1).http://www.gov.cn/test/2008-02/21/content_895848.htm. [9] 人民网.城市治理要聚焦群众需求(现场评论)[N/OL].人民日报,2021-01-22(7).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1-01/22/nbs.D110000renmrb_07.htm.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1] Hoyle B S,Pinder D.Cities and the sea: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Europe[M]// Hoyle B S,Pinder D.European port cities in transition.London : Belhaven Press,1992. [12] 达婷.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的生态、社会功能及文脉三维连接性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3):129-134. [13] [美]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的空间[M].朱子瑜,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4] Hoyle B S , Pinder D , Husain M S . Revitalising the waterfront :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dockland redevelopment[M]. Husain Belhaven Press, 1988. [15] [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第四版)[M]. 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 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 城市规划, 2001(7): 41-46. [17] 张庭伟,冯晖,彭治权.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18] 何静.旧城滨水公共空间建设实施策略研究 以上海市苏州河两岸地区为例[J].中华建设,2020(9):71-73. [19] 毛佳樑,王剑.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上海城市规划, 2011(4):4. [20] 金云峰,崔钰晗,梁引馨.基于人民城市的城市滨水空间生产机制研究——以上海西岸更新为例[J].园林,2021(5):28-33. [21] 上观网.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迈向人民共享的世界级滨水区[EB/OL].(2020-09-25)[2021-09-30].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0/09/25/269022.html. [22] 上海市人民政府网.《关于提升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EB/OL].(2019-01-13)[2021-07-30].https://www.shanghai.gov.cn/nw42236/20200823/0001-42236_1361306.html. [23] 搜狐网.春节七天上海共接待游客492.16万人次 本地游客占比八成[EB/OL].(2021-02-17)[2021-11-20].https://www.sohu.com/a/451169693_362042. [24] 光明网.上海小长假共接待游客870.95万人次!这些景点最受欢迎[EB/OL].(2021-04-05)[2021-11-15].https://m.gmw.cn/baijia/2021-04/05/1302211866.html. [25] 光明网.今年年底,苏州河将变成什么模样[N/OL].光明日报,2020-04-13(10). https://news.gmw.cn/2020-04/13/content_33734018.htm. [26] 杨伊萌.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探索与实践——以黄浦江东岸滨江开放贯通规划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 2017 (2):54-59. [27] 澎湃新闻.媒体聚焦上海“一江一河”:新“打卡地”引领健康新风尚[EB/OL].(2021-03-17)[2021-07-30].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744336. [28] 新民网.新视界|春暖花开 水岸边遇见城市情怀[EB/OL].(2020-03-20)[2021-07-30]. http://newsxmwb.xinmin.cn/shizheng/2020/03/20/31691425.html. [29] 中国新闻网.“一江一河”为上海市民带来更多获得感[EB/OL].(2020-01-02)[2021-07-29]. http://www.sh.chinanews.com.cn/qxdt/2020-01-02/69181.shtml. [30] 赵爽.超大城市沿河地区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20(4):91-97. [31] 张亢,孙娟,张振广.流域型绿道系统协同规划路径——以上海“一江一河”为例[J].规划师,2021(5):52-59. [32] 干靓,邓雪湲,郭光普.高密度城区滨水生态空间规划管控与建设指引研究——以上海市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地区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8(5):63-70. |
[1] | 刘亚平, 苏娇妮. 从模糊到清晰:一个政协提案的历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13-25. |
[2] | 马亮. 四位一体的国家治理——制度优势何以转化为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2. |
[3] |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
[4] |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
[5] | 熊易寒, 曹一然. 空间再分配: 城乡接合部治理的政治学意义[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54-66. |
[6] | 孟天广, 王烨.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地方创新与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1-123. |
[7] | 孟天广, 王烨.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地方创新与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1-123. |
[8] | 王炳权, 彭冲. 形式主义的组织学考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36-147. |
[9] | 李文钊. 行动者中心制度主义:探究政策过程中的互动效应[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19-42. |
[10] | 孙志建. 事中事后监管工具结构创新:五年实践的回顾与展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42-54. |
[11] | 刘建华, 刘欣怡. 大数据技术的风险问题及其防范机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113-120. |
[12] | 周超. 转型期政商关系的治理探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46-51. |
[13] | 岳雪莲,李昌. 新型城镇化下西部城市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探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5): 196-200. |
[14] | 胡锐军,杨卡. 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冲突治理中的双向功能及其发展路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50-55. |
[15] | 颜海娜,王思宁. 基层河长的政策执行力——一项关于政令“最后一公里”的实证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36-53.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