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60 ›› Issue (1): 130-141.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4.01.011
吴大顺
WU Da-shun
摘要: 文人五言诗体是在汉魏时期音乐与语言双重规定和双向建构中形成的。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以及民间乐府在汉代宫廷的广泛传播,是五言体生成的基础和源泉。相和三调等乐府演唱艺术的曲式结构对五言体篇制结构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五言体乐府的文辞本在文人中的广泛传播以及文人对乐府文辞本的雅言翻写,确立了五言句式的典范地位,再经魏晋文人在诗歌创作中的提炼和抽象,五言体最终得以确立。文人五言诗体的形成虽涉及音乐与语言的双向建构、雅言与俗语的交流互动、文人文化圈与民间文化圈的互渗与交融等多种因素,但贯穿始终的是人们在文事活动中对五言体的选择和群体确认。文人五言诗的体式是音乐文化、汉语发展和文人群体规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图分类号: I207.22
[1] 曹旭.诗品笺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葛晓音.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赵敏俐.中国早期诗歌体式生成原理[J].文学评论,2017(6):27-37. [4] 李昌集.周诗体式生成论:文化文体学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4(7):164-184,208. [5]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6] 王国维.王国维遗书(第一册):观堂集林[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7]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8] 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9] 王先谦.汉书补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0] 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11] 吴大顺.乐府文本的生成方式及其诗歌史意义[J].中国文学研究,2020(1):94-101. [12] 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4] 徐元诰.国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2. [15] 蒋骥.山带阁注楚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16] 孔颖达.礼记正义[C]//阮元.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17] 李辉.论诗经“乱”的音乐功能及其演变[J].文艺评论,2016(2):63-67. [18] 崔炼农.“乱”之源流考辨——《乐府诗集》音乐术语丛考之一[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3):88-91. [19] 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0] 吴大顺.论汉乐府的劝世精神[M].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02-106. [21] 白居易.白居易集[M].顾学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9. [22] 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3] 穆克宏.玉台新咏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4] 钟肇鹏.古籍丛残汇编(第1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25] 钱志熙.唐人乐府学述要[J].中国社会科学,2013(8):124-145,207. [26] 李昉.太平御览[O].四部丛刊三编本. [27] 洪顺隆.魏文帝曹丕年谱暨作品系年[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 [28]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9] 赵敏俐.汉代五言诗起源发展问题再讨论[J].中国诗歌研究(第七辑),2010: 1-28. [30] 萧统.文选[M].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
[1] | 盛明科, 贺清波.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基层治安防控体系何以实现“要素联动”?——以Y区B街道“平安联盟”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5): 22-31. |
[2] | 张爱军. ChatGPT推进网络政治悖论性传播的可能性维度[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2): 54-65. |
[3] | 钟伟军. 有韧性的政府危机治理:在不确定性中促进意义建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2): 96-106. |
[4] | 吴世文, 孙雅然, 王嘉乐. 图像地方性的“二次建构”: 媒体报道呈现的短视频与农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6): 106-123. |
[5] | 陈强, 彭雅婷.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抖音号信息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5个省级卫健委官方抖音号的实证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72-85. |
[6] | 姬德强, 白彦泽. 作为数字平台和基础设施的短视频——一个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71-82. |
[7] | 曾润喜, 莫敏丽. 短视频多平台传播效果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133-144. |
[8] | 王怀乐. 政治动员视角下的文件政治——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式的一种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2): 17-27. |
[9] | 翁少龙. 当代批判理论中的承认与规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163-171. |
[10] | 吴晓林, 岳庆磊.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在线教学及其改进建议:以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学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5): 59-68. |
[11] | 吴静, 俞梦. 网络直播平台中主体的建构与消解[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47-53. |
[12] | 胡大雷. 文学新动力与建安诗歌兴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140-146. |
[13] | 杨金海. 国外学界《共产党宣言》百年评价史述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22-30. |
[14] | 景立鹏. “我的诗篇”:从“文本”到“现象”——中国当代工人诗歌文化矛盾[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89-95. |
[15] | 张立达. 哲学研究的文本解读方法批判[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6): 35-41.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