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Vol. 58 ›› Issue (6): 106-123.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2.06.009
吴世文, 孙雅然, 王嘉乐
WU Shi-wen, SUN Ya-ran, WANG Jia-le
摘要: 短视频的发展推动互联网在中国农村出现了第三波扩散,形成一场新的互联网扩散运动。运用共现分析法,探究2015—2021年报纸对短视频与农村互动的报道,研究发现:媒体报道聚焦短视频与乡村文化、短视频与农村电商、短视频与乡村扶贫三个主题。三个报道主题对应短视频的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后两者与政策议程保持一致并将短视频纳入了农村的国家叙事。同时,报道体现了典型的帮扶视角和“共同富裕”的话语倾向,塑造了“新农人”的形象。报纸报道的“二次建构”塑造了中国农村新的地方性,但也会遮蔽短视频嵌入中国农村所带来的现实问题,以及忽视短视频的文化属性及其深层次影响。这提示我们需要从历史与实践的视角长时段观察短视频与农村的互动。
中图分类号: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2-02-25)[2022-04-11].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202/P020220311493378715650.pdf.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0-04-28)[2022-02-26].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4/P020210205505603631479.pdf.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0-09-29)[2022-02-21].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9/P020210205509651950014.pdf. [4] 刘天元, 王志章. 稀缺、数字赋权与农村文化生活新秩序——基于农民热衷观看短视频的田野调查[J]. 中国农村观察, 2021(3):114-127. [5] Xuelan F. Breakthrough, concern and prospect: research on the communication of Tiktok rural short vide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ene theory[J]. Science, 2021,9(4):124-128. [6] 邓建国, 张琦. 移动短视频的创新、扩散与挑战[J]. 新闻与写作, 2018(5):10-15. [7] 常民强, 常怡明.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自媒体传播的进路[J]. 青年记者, 2020(2):37-38. [8] 石磊, 黄婷婷. 情感商品与情感流通:“三农”短视频的传播机理[J]. 编辑之友, 2020(9):69-74. [9] 王艺璇, 卢尧选. 乡村与青年:自媒体短视频中的“IP”生产与“流量”变现——以理塘县“丁真”现象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 2021(12):90-97. [10] 刘汉波. 从土味实验、空间生产到媒介认同——短视频浪潮中的乡村空间[J]. 学习与实践, 2020(6):116-124. [11] 潘祥辉. “无名者”的出场:短视频媒介的历史社会学考察[J]. 国际新闻界, 2020(6):40-54. [12] 栾轶玫, 苏悦. “热呈现”与“冷遮蔽”——短视频中的中国新时代“三农”形象[J]. 编辑之友, 2019(10):38-48. [13] 何志武,董红兵.短视频“下乡”与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重构——基于一个华北村庄的田野调查[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3):14-23. [14] 刘娜. 重塑与角力:网络短视频中的乡村文化研究——以快手APP为例[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6):161-168. [15] Chao J, Jingting Z. How the popularity of short videos promotes regional endogeneity in northwest China: a qualitative study[J]. Sustainability, 2022,14(6):3664. [16] 刘锦程, 王渝志.新媒体赋权与城乡分化的重塑——基于尚村“快手下乡”的个案分析[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0(5):46-54. [17] 曹钺, 曹刚. 作为“中间景观”的农村短视频:数字平台如何形塑城乡新交往[J]. 新闻记者, 2021(3):15-26. [18] 李庆豪, 杜浩. 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短视频的传播价值[J]. 青年记者, 2020(17):4-5. [19] 陈凌. 劳动化叙事构建乡村品牌新价值——以“川香秋月”VLOG为例[J].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1(5):95-107. [20] 刘涛. 短视频、乡村空间生产与艰难的阶层流动[J]. 教育传媒研究, 2018(06):13-16. [21] Min Z, Shih-Diing L. Becoming precarious playbour: Chinese migrant youth on the Kuaishou video-sharing platform[J]. Economic and Labour Relations Review,2021,32(3):322-340. [22] 刘楠, 周小普. 自我、异化与行动者网络:农民自媒体视觉生产的文化主体性[J]. 现代传播, 2019(7):105-111. [23] Li H. From disenchantment to reenchantment: rural microcelebrities, short video, and the spectacle-ization of the rural lifescape on Chinese social med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020(14):3769-3787. [24] 宋巧丽, 田辉. “表征”与“超越”:“土味视频”的“区隔”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22(2):58-74. [25] 陈旭鑫, 陈昊. 国家叙事:央视《新闻联播》“三农”报道的框架与效应[J]. 电视研究, 2019(3):34-36. [26] 李巧玲. 主流媒体对“三农”问题建构的变迁——基于《人民日报》1949—2018年“三农”问题报道的分析[J]. 青年记者, 2019(9):47-48. [27] 付帅, 尉福生. 关于“三农问题”媒介呈现的框架分析——以《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为例[J]. 中国报业, 2013(12):16-17. [28] 沙垚, 张思宇. 公共性视角下的媒介与乡村文化生活[J]. 新闻与写作, 2019(9):21-25. [29] 杨彪, 郭昊天. 农民的“出场”:短视频中的乡村振兴图景与话语表征[J]. 新闻爱好者, 2021(2):48-50. [30] Lin J, de Kloet J. Platformization of the unlikely creative class: Kuaishou and Chinese digital cultural production[J]. Social Media + Society, 2019(10):1-12. [31] 简贵灯, 周佳琪. 制造乡愁:乡村短视频中“拟态家园”的空间转场与符号建构[J]. 当代电视, 2021(12):22-28. [32] Kevin Ziyu L. From invisible to visible: Kwai and the hierarchical cultural order of China’s cyberspace[J]. Global Media and China, 2020,5(1):69-85. [33] 林晖. 中国主流媒体与主流价值观之构建[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8(2):41-47,94. [34] 张淑华, 何秋瑶. 媒介化社会与乡村振兴中的新媒体赋权[J]. 新闻爱好者, 2020(12):33-36. [35] 段鹏, 李嘉琪, 明蔚. 情境建构和资本收编:中国短视频平台的景观社会形塑——以对乡村用户的研究为例[J].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9(4):18-27. [3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07-01-19)[2022-02-21].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0906/P020120709345349881234.doc. [37] 郝晓鸣, 赵靳秋. 从农村互联网的推广看创新扩散理论的适用性[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6):102-104. [38] 叶明睿. 用户主观感知视点下的农村地区互联网创新扩散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3(04):116-120. [39] 谭天, 王颖, 李玲. 农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动因与发展——以中西部农村扩散调研为例[J]. 新闻与写作, 2015(10):33-36. [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08—2009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EB/OL]. (2009-01-16)[2022-03-04].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0906/P020120709345333859869.pdf. [41] 吴世文, 章姚莉. 中国网民“群像”及其变迁——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互联网历史[J]. 新闻记者, 2019(10):20-30. [4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 (2010-01-15)[2022-03-04].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1001/P020120709345300487558.pdf. [4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09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EB/OL]. (2010-04-16)[2022-03-04].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1004/P020120709345294048243.pdf. [4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EB/OL]. (2015-06-17)[2022-03-04].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506/P020150623466458430466.pdf. [45] 商务部. 商务部制定发布《“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EB/OL]. (2015-05-15)[2022-03-02]. http://chinawto.mofcom.gov.cn/article/dh/janghua/201505/20150500976092.shtml. [46] 界面新闻. 2016年度中国最全app排行榜[EB/OL]. (2017-01-11)[2021-10-25].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063395.html. [47] 侯保坤. 基于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共现分析研究进展[J]. 情报探索, 2016(1):25-31. [48] 刘晓波.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关键词共现和词频统计的可视化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2(7):62-67. [49] 王建华. 商丘小伙自拍方言剧网上热传[N]. 商丘日报,2015-05-13(A2). [50] 杜玉全, 程琦果.云端餐厅秀色可餐,“网红”扶贫干部的乡村发展新思维[N]. 成都商报,2019-07-17(5). [51] 李晴.贵州返乡青年用抖音记录风景美食[N]. 中国旅游报,2020-08-06(4). [52] 中国新闻网.屏幕改变命运 快手上的乡村新网红[EB/OL]. (2019-02-28)[2022-04-15]. https://www.chinanews.com.cn/business/2019/02-28/8767834.shtml. [53] 刘峣. 短视频让中国工匠变“网红”[N]. 人民日报,2019-11-18(8). [54] 萧永航.“有盐有味”有精神,“川味盐太婆”的爱与乡愁[N].新华每日电讯,2021-10-28(12). [55] 吕华. “老有所e”,互联网下一个风口?[N].半岛都市报,2020-10-22(A3). [56] 杨铖.讲好中国故事的“李子柒启示”[N].新华日报,2019-12-26(17). [57] 郭路瑶.当网红,打工是不可能的[N]. 中国青年报,2018-07-04(12). [58] 罗筱晓.“拉面哥”不该是又一个流量工具[N]. 工人日报,2021-03-17(5). [59] 缪翼. 如何借短视频、直播增收创收?[N]. 农民日报,2021-07-05(4). [6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2-04-11].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61] 柳王敏.湘西“网红爷爷”诞生记[N].新华每日电讯,2020-11-19(7). [62] 黄津.玩转直播带货连山开班培训[N].南方日报,2020-05-19(PC3). [63] 柳洁. “乡土气息”拂面来[N].经济日报,2021-08-02(8). [64] 徐绍峰. 农村电商在帮助农民增收方面大有可为[N]. 金融时报,2021-02-18(8). [65] 张东锋. “视频+”赋能扶贫关键在“造血”[N]. 南方日报,2019-07-18(A4). [66] 刘振远.三农达人,托起脱贫新希望[N].农民日报,2019-10-17(4). [67] 余同友.稻虾共养致富记[N]. 人民日报,2021-02-01(20). [68] 王小彬.字节跳动创新文旅扶贫新模式[N]. 成都晚报,2018-12-04(5). [69] 胡晓诗.民宿业主文连荣:抖音“小白”变身人气主播[N]. 桂林日报,2020-07-29(4). [70] 过聚荣. 中国民宿发展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71] 仲鸣.让美景走红 让“非遗”维新 短视频正“抖”出文旅扶贫新潜力[N].中国旅游报,2019-12-09(6). [72] 中国新闻网.2020快手扶贫报告:664万贫困地区用户在快手获得收入[EB/OL]. (2020-10-17)[2022-04-22]. https://www.chinanews.com.cn/business/2020/10-17/9315418.shtml. [73] 谢静. 地点制造:城市居民的空间实践与社区传播——J市“健身坡”的案例解读[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3(2): 113-125,128. [74] Feuchtwang S. Making place: state projects, globalisation and local responses in China[M]. Psychology Press, 2004. [75] Davidson J. Fear and trembling in the mall: women, agoraphobia and body boundaries[M]. Routledge, 2001. [76] [加]爱德华·雷尔夫.地方与无地方[M]. 刘苏,相欣奕,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1:48-49,55,156. [77] 段义孚.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M].王志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34, 147. [78] 杨念群. “地方性知识”、“地方感”与“跨区域研究”的前景[J]. 天津社会科学, 2004(6): 119-125. [79] [法]雅克·朗西埃.图像的命运[M].张新木,陆洵,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3. [80] 赵宴群, 杨嵘均. 网络图像时代的文化传播:李子柒视频走红的文化传播理论分析[J]. 学海, 2020(5): 199-206. [81] 王家东. 纪录片中的地方意象书写[J]. 中国电视, 2022(5): 80-86. [82] Lukermann F. Geography as a formal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the way in which it contributes to human knowledge[J]. Canadian Geographer/Le Géographe Canadien, Wiley Online Library, 1964(4): 167-172. [83] [英]多琳·马西. 空间、地方与性别[M]. 毛采凤,袁久红,丁乙,译.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186-199. [84] 钱俊希,钱丽芸,朱竑.“全球的地方感”理论述评与广州案例解读[J].人文地理,2011(6):40-44. [85] 钱俊希. 地方性研究的理论视角及其对旅游研究的启示[J]. 旅游学刊, 2013(3): 5-7. [86] 任国战,王平,孟向东,胡巨成. 打卡河南流连忘返[N]. 河南日报,2020-10-08(2). [87] 郭真,孙丽雅.松阳杨家堂村的“重生”[N]. 丽水日报,2020-07-20(A1). [88] 侯婧婧.“松茸西施”用短视频带火家乡特产[N]. 南方都市报,2018-09-28(A10). [89] 耿学清.拉面热了,拉面凉了[N]. 中国青年报,2021-08-25(5). [90] 秦兰珺.“三农”视频日志:当今农村的“新农具”[N]. 人民日报,2020-12-01(20). [91] 孙文振.记录生活,改变生活[N]. 中国民族报,2021-01-12(4). [92] [美]保罗·C. 亚当斯, [瑞典]安德烈·杨森.传播地理学:跨越学科的桥梁[J].李淼,魏文秀,译.新闻记者,2019(9):83-96. |
[1] | 相德宝, 曹婷. 超越“自我”与“他者”: 在华外国人短视频讲述中国故事独特叙事范式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6): 94-105. |
[2] | 陈强, 彭雅婷.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抖音号信息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5个省级卫健委官方抖音号的实证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72-85. |
[3] | 姬德强, 白彦泽. 作为数字平台和基础设施的短视频——一个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71-82. |
[4] | 巢乃鹏, 汪臻真, 毛侨章. 短视频用户媒介多任务行为的大数据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83-94. |
[5] | 王斌, 李曜宇. 从事实逻辑到呈现逻辑:短视频新闻的微观语境生产及其影响[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123-132. |
[6] | 曾润喜, 莫敏丽. 短视频多平台传播效果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133-144. |
[7] | 唐斌, 梅畅. 枢纽脱嵌:农村政策试点中违法案件的行为特征与逻辑归因[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45-60. |
[8] | 李辉. 城乡划分与政府规模:自体腐败形成的双重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40-51. |
[9] | 韩喜平. 中国农村发展难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答[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1-6. |
[10] | 余欣欣, 姚璎珊, 韦佳玘. 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校园文化建设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2): 93-100. |
[11] | 余欣欣, 杨静, 张月. 信息化时代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探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94-99. |
[12] | 邓世平. 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8-54. |
[13] | 任运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当前态势、应对模式与缓解策略——基于13年跟踪研究的判断与建议[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108-114. |
[14] | 林铭. 信息化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5): 116-121. |
[15] | 邓志平,汤志华.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力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3): 39-43.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