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Vol. 59 ›› Issue (6): 146-158.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3.06.013
• 人文评论 • 上一篇
王伟进1, 陆杰华2
WANG Wei-jin1, LU Jie-hua2
摘要: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变进程表明,乡里两级行政架构、以宗法组织为依托、邻里监督设计、互助互济机制是乡村治理的共性形态,乡村治理事实上承载统计户籍、组织生产、赋役催驱、维护治安、教化民众五大重要任务。政府管控不断深入基层、乡约政教化、乡官差役化是演变的重要趋势,呈现出政社互动的特征。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对当前我国乡村治理创新有深刻的影响,在平衡传统儒法治理文化与时代需要、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促进国家建构与夯实基层基础等关系方面,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和乡村治理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展望未来,我国乡村治理和基层治理中的政社互动或政社交融的趋势将更加突出。
中图分类号: D035-3
[1] 黄宗智.重新思考“第三领域”:中国古今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合一[J].开放时代,2019(3):12-36. [2] 吴晓林,岳庆磊.皇权如何下县:中国社区治理的“古代样本”[J].学术界,2020(10):120-129. [3] 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 萧公权.中国乡村——19世纪的帝国控制[M].张皓,张升,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 [5] 仝晰纲.秦汉时期的里[J].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88(4):31-36. [6] 鲁西奇.中国古代乡里控制体系的基本结构[J].南国学术,2018(4):562-574. [7] (宋)朱熹,吕祖谦.近思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8] Li X H, Liang X. A Confucian social model of political appointments among Chinese private-firm entrepreneu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5,58(2):592-617. [9]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0] 秦晖.传统十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11] (汉)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01. [12] 袁文兴,潘寅生.唐六典全译[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13] (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五保牒[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14] (明)吕坤.吕坤全集(下)[M].王国轩,王秀梅,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8. [15]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役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6] 周联合.论保甲法的体制性腐败[J].社会科学研究,2011(3):67-72. [17] 许秀文.浅议南宋社仓制度[J].河北学刊,2007(4):114-117. [18] (宋)黄榦.勉斋集·建宁社仓利病[O]. 四库全书本. [19] 黄鸿山,王卫平.清代社仓的兴废及其原因——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学海,2004(1):131-135. [20] 刘宗志.从清代社仓与义仓之差异看民间社会救济之增长[J].中国农史,2018(2):98-105. [21] [美]裴宜理.华北的叛乱与革命者1845—1945[M].池子华,刘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2] 唐鸣,赵鲲鹏,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J].江汉学刊,2011(3):68-72. [23]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三)[M].长沙:岳麓书社,2014. [24] 马宁.《中国乡里制度》评述[J].农业考古,2012(3):373-376. [25] 胡庆钧.从蓝田乡约到呈贡乡约[J].云南社会科学,2001(3):41-45. [26] 常建华.乡约·保甲·族正与清代乡村治理——以凌(火寿)《西江视臬纪事》为中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71-76. [27]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8] 党国印.关于社会稳定问题的一个理论及其在农村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观察,1996(4):52-61. [29] (战国)孟子.孟子[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 [30] 蔡春娟.元代社学与乡村童蒙教育的开展[J].河北学刊,2018(4):75-80. [31] 施克灿.古代社学沿革与性质考[J].教育学报,2013(6):112-117. [32] (唐)陆贽.陆宣公翰苑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33] 沈费伟.传统国家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与运作逻辑[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1):132-140. [34] (宋)薛居正,卢多逊,扈蒙,等.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6. [35] 刁培俊,张国勇.宋代国家权力渗透乡村的努力[J].江苏社会科学,2005(4):205-210. [36] 孙海泉.论清代从里甲到保甲的演变[J].中国史研究,1994(2):59-68. [37] 牛贯杰.从“守望相助”到“吏治应以团练为先”——由团练组织的发展演变看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的互动关系[J].中国农史,2004(1):73-80. [38] 张维迎,邓峰.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03(3):99-112. [39] 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M].夏江旗,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0]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1] 高世楫,许伟,徐晓新.比较视角下的中国政府规模:雇员数量[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8年第188号. [42] 叶静.地方软财政支出与基层治理——以编外人员扩张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6(1):146-167. [43] 潘劲.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背后的解读[J].中国农村观察,2011(6):2-11. [44] 周立群,曹利群.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省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J].经济研究,2001(1):69-83. [45] 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J].管理世界,2009(5):89-96. |
[1] | 陈家建, 洪君宝. 社会治理的话语与地方实践:基于“模糊政策”的概念解释[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1): 11-20. |
[2] | 赵聚军, 庞尚尚. 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基层矛盾化解机制的类型学考察与路径探赜[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1): 69-82. |
[3] | 于刚强, 李嘉琳. 基层公私合作的制度信任何以形成?——基于H街的个案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6): 29-40. |
[4] | 谭英俊, 蒙晓霜. 迈向整体智治: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新趋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6): 41-54. |
[5] | 原珂. 社区基金会扎根社区发展的域外经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3): 34-45. |
[6] | 周振超, 黄洪凯. 条块关系视域下基层政府负担繁重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1): 59-69. |
[7] | 吴晓林, 李一. 空间黏合:城市生活空间改造中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机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28-39. |
[8] | 王佃利, 孙妍. 脱域流动与情感共生:城乡融合发展中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何以可能——基于空间与治理互塑视角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11-22. |
[9] | 容志, 吴磊, 李婕. 公共价值驱动的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基于“两张网”运行的观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49-62. |
[10] | 张会平, 叶晴琳. 数据确权与业务协同:部门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的困境突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63-73. |
[11] | 吕德文. 迈向城乡共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基于P县的田野发现[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21-32. |
[12] | 余敏江, 朱雨新. 超越“杰文斯悖论”:“碳中和”议题实现的社会治理驱动及优化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86-95. |
[13] | 王刚, 吴向楠. 重心下移的组织重塑: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理论概括——以Q市城阳区“吹哨报到联包”改革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54-67. |
[14] | 徐勇, 任路. 以现场实验为引导的田野政治学建构——基于华中师范大学四次政治实验的回顾与反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143-152. |
[15] | 王印红, 李莉. 流动性社会背景下社区治理中的“单位”嵌入与融合——以Q高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3): 64-73.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