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Vol. 55 ›› Issue (4): 75-82.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9.04.010
国建文,苏德
GUO Jian-wen, SU De
摘要: 关注跨文化场景调查研究中的伦理问题,有利于奠定跨文化场景调查研究“合理性”展开的基础,推动跨文化场景调查研究的“有序性”进程,保证调查研究成果的“价值性”证成。然而,现实情形中,传统“文化盲点式”的教育调查,使得调查预设阶段缺乏道德反思,调查过程中主体间道德行为错位,调查成果利益配置偏差等伦理问题不断凸显。基于文化敏感性视角,探询适用于跨文化场景调查的伦理规范体系,寻求调查研究主体间道德行为的共识,依据“共同善”的标准对调查成果进行道德评价,可以在困境中推动跨文化场景调查研究的进程,从而助推跨文化场景调查研究价值的实现。
中图分类号:
[1] 苏德.民族教育质性研究方法、理论、策略与实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74. [2] 郭圣茂,杜天真,赖晓莲,翟明普.教育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初探[J].教育探索,2006(6):62-63. [3] 孙振东.从实求知:民族教育田野研究的方法论原则[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56-60. [4] 袁同凯,田振江.做教育民族志:经历、困惑与反思[J].民族教育研究,2014,25(5):10-16. [5] 文雯.英国教育研究伦理的规范和实践及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38(8):87-91. [6] 黄光雄,简茂蔡.教育研究方法[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1:88. [7] Moghtader,Bruce.Foucaultand Educational Ethics[M].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15:76. [8]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9] Sahlberg,P.Education policies for raising student learning :The Finnish approach[J].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2007(2):147-171. [10] 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9. [11] 程红艳.文化敏感性教学:理解“外来者”、“少数人”和“沉默者”[J].南京社会科学,2013(3):113-119. [12] 宋文生.论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伦理问题[J].学术论坛,2014(5):125-128. [13] [美]迈克尔·桑德尔.公正该如何是好[M].朱慧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14] 王海明.新伦理学(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18. [15] 王正平,郑百伟.教育伦理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19. [16] 刘小枫.施特劳斯的路标[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8. [17] [美]罗伯特·诺齐克.合理性的本质[M].葛四友,陈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3. [18] 范俊军,马海布吉.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田野调查记录的伦理问题[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0-75. [19]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
[1] | 高娟.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口号的伦理启蒙意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5): 26-32. |
[2] | 孙杨杨. 可能—不可能的激进伦理—政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1): 44-54. |
[3] | 李晔, 苗青. 马克思伦理思想与道德相对主义问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33-40. |
[4] | 贾佳. “道德运气”问题与道德哲学的当代发展——基于伯纳德·威廉斯的批判性立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4): 43-48. |
[5] | 谢芳. 自然之生与宽之于公:王船山自由经济思想侧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31-37. |
[6] | 玉素萍, 林春逸. 共享发展的发展伦理意蕴及实践[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38-42. |
[7] | 李玉雄, 林春逸. 当代社会治理的伦理向度——再读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31-35. |
[8] | 任俊. 共同体、权利和正义——沃尔泽的战争伦理思想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5): 96-101. |
[9] | 崔诣晨. 主观幸福感视阈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路[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5): 110-114. |
[10] | 丁来先. 人文理念与当代社会的伦理重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2): 49-53.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