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Vol. 57 ›› Issue (1): 111-123.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1.01.009
孟天广, 王烨
MENG Tian-guang, WANG Ye
摘要: 数字与智能技术通过技术赋能和技术赋权双重机制推动着国家社会关系的数字化转型,因而大数据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治理创新。大数据社会治理旨在搭建政社协同治理平台,基于新兴信息技术赋权,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先进的分析技术,将复杂多维的社会运行数据化、算法化以把握社会运行规律,依靠政民互动积累社会治理的知识和策略从而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我国市场化、城镇化、数字化“三化叠加”跨越式进步,使得社会各界对于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有着强烈认同和迫切期待,而大数据在社会治理多个方面的实践应用,使得加快构建智能化社会治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调查全国各地的干部和公众,结果表明: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应用广泛且潜力巨大,成为政社协同推进社会治理、提升治理效率和治理能力的新动能;在大数据创新社会治理的活动中,在公共交通、社会治安、政务服务、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实际效果最好。大数据能够发现数据内在的关联,避免一刀切式的社会治理;能够将政策制定过程精准化,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社会治理。 在具体实践中,汇总海量数据,可以获知公众对各类政策的偏好,也能获得公众对政策实施的具体评价。然而,大数据社会治理也存在诸如数据开放共享难、缺乏顶层设计、部门间利益冲突、使用不便捷的挑战。基于大数据构建智能化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路径包括:一把手权威统筹推动,相应机制配套支持;强化政府主导,协调政企社共建共治;专门机构统一协调,增强回应辅助决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数据为公众服务。
中图分类号:
[1] 刘涛雄, 徐晓飞. 大数据与宏观经济分析研究综述[J]. 国外理论动态, 2015(1):57-64. [2] 孟天广, 郭凤林. 大数据政治学:新信息时代的政治现象及其探析路径[J]. 国外理论动态, 2015(1):46-56. [3] 孟天广,赵娟.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社会治理:理论建构与治理体系[J].电子政务,2018(8):2-11. [4] 胡锐军. 社会冲突触发因素的政治学分析[J]. 政治学研究,2015(2): 22-35. [ 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4/P020200428399188064169.pdf. [6] 张华,仝志辉,刘俊卿.“选择性回应”:网络条件下的政策参与——基于留言版型网络问政的个案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3,6(3):101-12. [7] 孟天广,李锋.网络空间的政治互动:公民诉求与政府回应性——基于全国性网络问政平台的大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0(3):17-29. [8] 孟天广.重访回应性政府:网络问政制度的多样性与制度绩效(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9,40(4):148-172. [9] 熊易寒.技术改变政治:互联网+政务服务与基层权力结构的变迁(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9,40(4):173-192. [10] Peters B G, Pierre J. 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 Rethink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1998,8(2):223-243. [11] 朱光磊.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中国新治理观[J]. 中国社会科学,2017(4): 27-39. [12] Barker, Rodney. Associate Democracy: New Form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Governance (Book Review)[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1995,46(2):358. [13] Reddel T. Third Way Social Governance: Where is the State?[J].Australia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04,39(2):129-142. [14] 周志忍. 从运作角度审视国家治理现代化[J].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8(1):26-27. [15] 燕继荣. 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J]. 教学与研究,2017(9):29-37. [16] Ripberger J T. Capturing Curiosity: Using Internet Search Trends to Measure Public Attentiveness[J]. Policy Studies Journal,2011,39(2):239-259. [17] 韩福国.作为嵌入性治理资源的协商民主——现代城市治理中的政府与社会互动规则[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3):156-164. [18] 张小劲, 李岩.从语义图解到模式理解:《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治理问题的论述[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1):11-18. [19] 孟庆国, 关欣. 论电子治理的内涵、价值与绩效实现[J]. 行政论坛,2015(7):33-38. [20] 马亮. 公共部门大数据应用的动机、能力与绩效:理论述评与研究展望[J].电子政务,2016(3):62-74. [21] 郑磊. 开放政府数据研究:概念辨析、关键因素及其互动关系[J]. 中国行政管理,2015(11):13-18. [22] 郑跃平, 刘美岑. 开放数据评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国外开放数据评估的对比和分析[J]. 电子政务,2016(8): 84-93. [23] 黄璜, 赵倩, 张锐昕. 论政府数据开放与信息公开——对现有观点的反思与重构[J]. 中国行政管理,2016(11):13-18. [24] 黄璜.对“数据流动”的治理——论政府数据治理的理论嬗变与框架[J]. 南京社会科学,2018(2):53-62. [25] 王浦劬.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3):11-17. [26] 孟天广, 张小劲. 大数据驱动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理论框架与模式创新[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8-25. [27] [英]安德鲁·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28] Meng Tianguang, Jenifer Pan, Ping Yang. Conditional Receptivity to Citizen Participation Evidence from a Survey Experiment in China[J].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2017,50(3):399-433. [29] 杨安,严奉云,苗红. 大数据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应用[J]. 观察与思考,2015(8):59-62. |
[1] | 马亮. 四位一体的国家治理——制度优势何以转化为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2. |
[2] | 吴晓林, 谢伊云. 强组织的低成本撬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效能转化的机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3-21. |
[3] |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
[4] |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
[5] | 熊易寒, 曹一然. 空间再分配: 城乡接合部治理的政治学意义[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54-66. |
[6] | 袁方成, 王丹. 超越“诺斯悖论”:从制度性能到治理效能 ——以宅改为研究对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67-81. |
[7] | 马卫红. 以政社同构弥合制度距离:基层治理吹哨改革的效能转化机制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82-93. |
[8] | 马卫红. 以政社同构弥合制度距离:基层治理吹哨改革的效能转化机制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82-93. |
[9] | 孟天广, 王烨.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地方创新与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1-123. |
[10] | 冯朝睿, 张叶菁. 区块链技术驱动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基于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多案例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70-85. |
[11] | 谭旭运, 豆雪姣, 董洪杰. 社会阶层视角下民众获得感现状与提升对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5): 1-13. |
[12] | 杨现民, 李新, 晋欣泉. 智慧课堂中的数据应用理路与策略设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5): 78-87. |
[13] | 马亮. 公务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与数字政府建设:中国城市的调查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34-44. |
[14] | 张丙宣, 任哲. 数字技术驱动的乡村治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62-72. |
[15] | 刘建华, 刘欣怡. 大数据技术的风险问题及其防范机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113-120.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