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Vol. 59 ›› Issue (5): 123-132.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3.05.012

• 人文评论 • 上一篇    

ChatGPT与人类的相互超越   ——后人类时代的雏形已经到来

尚杰   

  1. 郑州大学 哲学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 收稿日期:2023-02-27 出版日期:2023-09-15 发布日期:2023-10-08
  • 作者简介:尚杰,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后现代哲学、现象学、欧洲大陆哲学。

ChatGPT and Humans, One Transcends the Other —The Arrival of Embryonic Form of the Post Human Era

SHANG Jie   

  1. School of Philosophy,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 Received:2023-02-27 Online:2023-09-15 Published:2023-10-08

摘要: ChatGPT是一个自回归语言模型,目的是为了使用“深度学习”生成人类可以理解的自然语言,它只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形式,虽然具有强大的储存与记忆知识的能力,但它不具有自我意识。就此而言,ChatGPT与人类是相互超越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既相互纠缠,又相互超越。这种情形还表现在语言逻辑的工具理性与人类感性生活之间的撕裂关系。由于我们实际上正在实现从语言时代向图像时代的转变,图像将使语言生活回归感性生活,这与以往的文明是断裂的,预兆后人类时代即将到来。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 自我意识, 后人类时代

Abstract: ChatGPT is an auto-regressive language model aimed at using “deep learning” to generate natural language that humans can understand and it is just the latest form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Even with strong ability to store and remember knowledge, ChatGPT does not have self-awareness. In this regard, for ChatGPT and humans, one always transcends the other, with both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factors intertwined and transcending each other. This situation is also manifested in the tear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of language logic and human perceptual life. Due to the fact that we are actually transitioning from the language age to the image age, images will bring language life back to emotional life, which is disconnected from previous civilizations and augurs, predicting the upcoming of post human era.

Key words: ChatGP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lf-awareness, post human era

中图分类号:  B01

[1] [加]弗拉第米尔·塔西奇.后现代思想的数学根源[M].蔡仲,戴建平,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 Derrida J.Position[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1] 葛伟, 肖涵.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与中国治理方案[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5): 1-11.
[2] 庞金友, 陈梦雪. 智能入场与民主之殇:人工智能时代民主政治的风险与挑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9-20.
[3] 戴思源, 李珍珍. 人工智能素养的提升会增加个人的信息隐私忧虑吗?——基于保护意识和技术信任的中介效应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46-57.
[4] 岳伟, 苏灵敏. 学会学习:智能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本质透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58-67.
[5] 许锋华, 胡先锦.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意蕴、机制与路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68-79.
[6] 袁方成, 魏玉欣. 愈激进,愈保守:技术规制社会及其救赎[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124-135.
[7] 于文轩, 马亮, 王佃利, 韩志明, 谢新水, 叶林, 文宏.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的应用与规制”笔谈[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2): 28-53.
[8] 张爱军. ChatGPT推进网络政治悖论性传播的可能性维度[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2): 54-65.
[9] 吴晓林, 邢羿飞. 知识复制抑或创新激发?——人工智能(ChatGPT)对社科类研究生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2): 66-74.
[10] 陈增照, 石雅文, 王梦珂. 人工智能助推教育变革的现实图景——教师对ChatGPT的应对策略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2): 75-85.
[11] 庞金友. 数字秩序的“阿喀琉斯之踵”:当代数据治理的迷思与困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5): 11-20.
[12] 张家军, 吕寒雪.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可能困境与突破路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2): 61-71.
[13] 石运宝, 张鑫. 从“现实的人”探析人工智能心智问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135-14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任剑涛. 他者之资: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式现代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3): 1 -15 .
[2] 陈新夏. 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1 -8 .
[3] 庞金友, 陈梦雪. 智能入场与民主之殇:人工智能时代民主政治的风险与挑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9 -20 .
[4] 狄金华, 黄倩. 区域层级化与基层官员激励空间拓展——基于香县田野调查的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21 -33 .
[5] 魏程琳. 街头官僚与韧性城市建设——群众工作的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34 -45 .
[6] 戴思源, 李珍珍. 人工智能素养的提升会增加个人的信息隐私忧虑吗?——基于保护意识和技术信任的中介效应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46 -57 .
[7] 岳伟, 苏灵敏. 学会学习:智能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本质透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58 -67 .
[8] 许锋华, 胡先锦.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意蕴、机制与路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68 -79 .
[9] 王小刚, 葛海杉.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变点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80 -96 .
[10] 杨志远, 徐昊. 全球价值链位置、劳动力技能差别与劳动者收入差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97 -109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