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Vol. 61 ›› Issue (5): 1-8.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5.05.001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 下一篇
王雨辰
WANG Yu-chen
摘要: 生态文明理论的文化维度批判和超越了工业文明的机械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消费主义价值观和物质主义幸福观,倡导有机论、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与自然观、简朴适度的消费观和劳动创造幸福观。生态文明理论的文化维度的不同性质决定了生态文明理论探寻生态危机根源和解决途径的出发点,决定了生态文明理论采取何种生态治理模式。生态文明理论的文化维度的作用和功能在于如何使生态文明建设从自发走向自觉,如何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中图分类号: B0-0;D616
[1] 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 启蒙辩证法[M]. 渠敬东,曹卫东,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 汉斯·萨克塞. 生态哲学[M]. 文滔,佩云,译. 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阿伦·盖尔. 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未来宣言[M]. 张虹,译.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6] 卡洛琳·麦茜特. 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M]. 吴国盛,等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7]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思维方式[M]. 刘放桐,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8] 张新昌,黎正芳.马克思自由思想的三重维度探析[J].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2025(2):21. [9]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0]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1] 威廉·莱斯. 满足的限度[M]. 李学虎,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2]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3] 习近平. 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
[1] | 孔明安. 生命政治视域中的资本权力问题新探——兼论数智时代的生命政治新异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61(5): 9-17. |
[2] | 孔伟宇.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写作的两次“中断”——兼论与《克罗伊茨纳赫笔记》的文本关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61(5): 18-28. |
[3] | 周凡, 刘千寻. 是“赫斯冲击”还是“施蒂纳冲击”——再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原始论题和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过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61(4): 1-19. |
[4] | 张一兵. 从绝对到抽象:空间的历史——列菲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61(2): 1-19. |
[5] | 魏小萍. 马克思批判性研究思路中的问题意识及其思考的系统性[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61(1): 1-10. |
[6] | 张一兵, 张福公. 重访马克思晚期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回到马克思》第二卷出版之际(访谈之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6): 1-9. |
[7] | 夏莹. 施密特与马克思的隐蔽对话:自由主义与政治神学——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神学嬗变的合法性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6): 10-18. |
[8] | 陈新夏. 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4): 1-8. |
[9] | 王雨辰. 晚年阿尔都塞对他的理论的反思与完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6): 138-149. |
[10] | 蓝江. 当代西方数字资本主义下的异化劳动批判——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当代数字劳动问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5): 1-10. |
[11] | 邓世平. 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8-54. |
[12] | 张文喜. 论作为时代经典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2): 1-11. |
[13] | 张哲, 王学俭. 新质生产力的伦理意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61(3): 12-22.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