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Vol. 54 ›› Issue (4): 31-36.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8.04.005
• 马克思主义研究-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 上一篇 下一篇
周子伦
ZHOU Zi-lun
摘要: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法律的拟物性、拟人性和时空性描述抽象的法律概念,阐述了法律的工具性、植物性等特点,法律具有人的意志和偏见特征,法律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运动变化。这些隐喻概念的映射和互动机制反映了隐喻源域和目标域在本质上存在内在相似性,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科学总结。
中图分类号:
[1] [美]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 任岳鹏.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M].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8. [3] H L A. 哈特.法律的概念[M].许家馨,李冠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 Jeremy Bentham.The Theory of Legislation[M].London:K. Paul, Trench, Trubner & co. ltd.,1931. [5] 武建敏.马克思法哲学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3. [6] 文正邦,周尚君.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7] 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 埃伦·梅克辛斯·伍德.民主反对资本主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1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3] Jonathan Swift Quotes(n.d.)[EB/OL].https: //www.brainyquote.com/quotes/jonathan_swift_138280. [14] 严复.天演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5] 柏拉图.法律篇[M].张智仁,等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6] A. Watson.Legal Transplants:An Approach to Comparative Law[M]. Edinburgh : Scottish Academic Press,1974. [17] D. Nelken.Towards a Sociology of Legal Adaptation [M]//In D. Nelken & J. Feest (eds.), Adapting to Legal Cultures. Oxford :Hart Publishing , 2001. [18]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0] 边沁.论一般法律[M].毛国权,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2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2] Dovidio, J F & Gaertner. S L. Intergroup bias[M]//In S T Fiske, D T Gilbert & G Lindzey(Eds.),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5th ed., Vol. 2).New York: Wiley, 2010. [23]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M].严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4] 黎翔凤.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5] 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6] Matthew J Mc Closkey.Visualizing the Law: Methods for Mapping the Legal Landscape and Drawing Analogies[J]. Washington Law Review,Vol.73,1998. [27] Lakoff,G. 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28] La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C]//In Ortony,A (ed.)Metaphor and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29] Dirven,R et al.Language and Ideology[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B.V., 2001. [30]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M].尤来寅,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1] 康德.永久和平[M].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 [32]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 . [33] 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M].潘汉典,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4] S. Santos. Toward a New Legal Common Sense:Law, Globalization, and Emancipation [M].London: Butterworths, 2002. |
[1] | 黄乔生. 从“但除了印度”到“除了泰戈尔”——略论鲁迅对印度的想象和认知[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11-19. |
[2] | 周子伦, 张静, 靳书君. 隐喻认知视阈下《资本论》中资本的本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3): 70-77. |
[3] | 贾君芳, 何洪峰. 终点类介词的发展及其语义多义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81-88. |
[4] | 赵燕华, 郭小凡, 赵明. 基于复杂网络的汉越动物词语认知属性对比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84-90. |
[5] | 李宏翰, 温舒雯. 道德判断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4): 91-98. |
[6] | 谢世坚, 严少车. 概念整合视角下莎剧heart和曹剧“心”的隐喻翻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4): 105-111. |
[7] | 陈耀恒. “蛮”词义扩展的认知语义学分析——“蛮”的变与迁之一[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7-12. |
[8] | 胡金旺. 唐君毅九境中的辩证法及其与黑格尔的差异[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19-24. |
[9] | 杨四平. 现代汉诗听觉段位的隐喻性叙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69-75. |
[10] | 陈文强. 翻转课堂模式下大学英语学生认知策略使用的调查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1): 117-122.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