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Vol. 58 ›› Issue (6): 69-78.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2.06.006
杨帆1, 万昆2
YANG Fan1,WAN Kun2
摘要: 目前,我国科学教育的关键是如何真正建立起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而这一体系需要“大科学教育课程观”的支撑,进而覆盖“从教室走向科学共同体”等的多维科学素养光谱。洞察相关课程培养效果的关键,是梳理它背后的“科学教育行动者网络”。“双减”为分析该网络的特性和变化趋势提供了很好的窗口。“双减”通过时间、空间和身份政策工具,带来了科学教育行动者、转译模型和网络状态的剧变。这将推动师范院校重新定位科学教育教师的素养和师资培养方式的重构。
中图分类号:
[1] 王阳.拉图尔的理论定位[J]. 哲学动态, 2003(7): 19-21. [2] [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 崔允漷.溯源与解读:学科实践即学习方式变革的新方向[J].教育研究, 2021(12): 55-63. [4] [法]布鲁诺·拉图尔. 科学在行动:怎样在社会中跟随科学家和工程师[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5. [5] [英]迈克尔·波兰尼. 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0. [6] 杨帆.寻找建构“真我”的教师话语伦理——交往行动在教师专业生活中的意义[J]. 教育学术月刊,2010(11):59-62. [7] [法]布鲁诺·拉图尔.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4. [8] 刘世风.试论拉图尔的科学实践观[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2): 67-71. [9] 李晓雅. “双减”: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契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6): 107-115. |
[1] | 黄路遥. “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探究——以社会性别为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50-62. |
[2] | 李晓蕾. “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减负提质——关于促进学生思维的讨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63-70. |
[3] | 张雯闻, 贾海薇.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理解校外培训治理的国家行动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113-122. |
[4] | 周序. 家庭资本与学业焦虑——试论“双减”政策引发的家长焦虑问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96-106. |
[5] | 李晓雅. “双减”: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契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107-115. |
[6] | 饶佩. 教育时间视角下减负的困境及破解之道[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116-126.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