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Vol. 56 ›› Issue (4): 10-18.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0.04.002

• 政治、法律与社会 • 上一篇    下一篇

作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政治势能”——贺东航教授访谈录

贺东航1, 贾秀飞2   

  1. 1.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
    2.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
  • 出版日期:2020-07-25 发布日期:2020-08-13
  • 作者简介:贺东航(1967-),男,湖南益阳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马工程委托课题首席专家;从事中国政治研究,领域包括政党建设、国家转型、公共政策、地方基层治理和农村改革。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思想”(17AKS005);“上海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基地”阶段性成果

An Analysis of “Political Potential Energy”——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He Dong-hang

HE Dong-hang1, JIA Xiu-fei2   

  1. 1.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2.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 Online:2020-07-25 Published:2020-08-13

摘要: “政治势能”是传统话语的现代表述,是中国治理模式的一个全新的阐释框架。政治势能的价值在于,它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中国政治运作的核心变量来看,正视中国政策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这是对国家-社会二元思维的突破,其理论成果适用于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研究诸学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政治势能, 治理, 中国经验, 公共政策, 高位推动, 话语

Abstract: “political potential energy” is a modern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discourse, as well as a brand-new interpretation framework of Chinese governance model. Its value lies in its taking the CPC leadership as the core variable of China's political operation, and its facing up to the complexity and uniqueness of China's policies. Such a breakthrough in the dual thinking of the state and society enables its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to be applicable to Party history, Party building, and Marxism research, thus coming out its academic value.

Key words: political potential, governance, Chinese experience, public policy, high-level promotion, discourse

中图分类号: 

  • D035-01
[1] 黄宗智.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舒尔茨理论的对错[J].中国乡村研究,2009:267-287.
[2] 贺东航,朱东亮.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2):21-28.
[3] 贺东航.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视角下的农村基层治理[J].政治学研究,2011(2):108-114.
[4] 贺东航.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位——对晋江模式的一个尝试性解答[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4):87-93.
[5] 贺东航.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治势能——基于近20年农村林改政策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9(4):4-25.
[6] 竺乾威.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分析:以“拉闸限电”为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0-46.
[7] O'Brien K J, Li Lianjiang. Selective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rural China[J]. Comparative Politics, 1999(2):167-186.
[8] 林梅.环境政策实施机制研究——一个制度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3(1):102-110.
[9] 周雪光,练宏.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J].社会学研究,2012(5):69-93.
[10] 陈玲,薛澜.“执行软约束”是如何产生的?——揭开中国核电谜局背后的政策博弈[J].国际经济评论,2011(2):147-160.
[11] 龚虹波.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理论研究:以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1999-2013)[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2] Matland R E. Synthes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literature:The ambiguity-conflict model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Research.1995,5(2):145-174.
[13] 胡业飞,崔杨杨.模糊政策的政策执行研究——以中国社会化养老政策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5(2):93-105.
[14] 孙学玉.走出困惑:关于行政概念的再思与再认[J].江苏社会科学,1999(6):43-47.
[15] 白子仙.新时代政治势能的下沉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新生态[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0(2):109-121.
[1] 钟时. 政治势能依附与中国社会问责:一个公民行动策略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19-28.
[2] 沈明杰. 借势:在华外国商会的择地游说行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29-40.
[3] 原超. “政治势能”视阈下新时代议事协调机构的制度逻辑及职能优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41-50.
[4] 颜昌武, 杨郑媛. 什么是技术治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11-22.
[5] 韩志明, 雷叶飞. 技术治理的“变”与“常”——以南京市栖霞区“掌上云社区”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23-33.
[6] 袁方成, 李思航. 技术治理的风险及其演化逻辑——以农村精准扶贫为分析对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45-61.
[7] 张丙宣, 任哲. 数字技术驱动的乡村治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62-72.
[8] 吴晓林. 技术赋能与科层规制——技术治理中的政治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73-81.
[9] 高鹏程, 张恩. 网络利益表达媒介的属性及其治理逻辑转换[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20-29.
[10] 孙志建. 事中事后监管工具结构创新:五年实践的回顾与展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42-54.
[11] 孙邦金,边春慧.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功能再生与制度探索[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54-62.
[12] 吴全兰. 汉法家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失败的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4): 42-48.
[13] 李华, 李一凡. 中央环保督察制度逻辑分析:构建环境生态治理体系的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53-60.
[14] 杨天保, 高园. 品性与策略:建构高校廉政文化的新考量[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61-66.
[15] 张晋山, 王辉辉, 胡燕. 权力的维度:两岸政治话语的现状与未来构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67-7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 -47 .
[2] 邓世平. 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8 -54 .
[3] 温锁林. 汉语中的非量化名词[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67 -75 .
[4] 曹爽. 抽象名词的确定标准及原型效应[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03 -108 .
[5] 李健. 巴迪欧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的研究——从激进政治哲学的角度谈起[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37 -41 .
[6] 廉超, 林春逸, 姚辉.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间产业分工及空间经济联系的特征和机理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51 -61 .
[7] 吴大顺. 曹操“拟乐府”与建安风骨的发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77 -83 .
[8] 刘玉珺. 论越南诗人阮秉谦《白云庵诗集》中的唐音宋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90 -97 .
[9] 谢登斌, 沈燚佳. 新型城镇化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的张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98 -104 .
[10] 王卓玉, 樊瑞净. 中学STEM教师的TPCK知识结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105 -111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