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Vol. 55 ›› Issue (1): 95-104.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9.01.011
罗崇宏
LUO Chong-hong
摘要: 近代“国民”话语与传统之间存在着传承与断裂关系,在这种断裂的缝隙中被嵌入了“现代性”的质素,这些质素包括“国家”、“权利”等,它们使得“国民”话语实现了现代性转型。而“国民”新的语义场以及近代特定的时代语境则进一步促使“国民”现代性得以生成。
中图分类号:
[1] Skinner. Quentin. A Reply to my Critics[C]//Tully. Meaning and Context. Quentin Skinner and His Critics.Oxford, 1988. [2] 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3] 刘彤,张等文.论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2). [4] 金耀基.中国民本思想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 林甘泉.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论稿[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6] 俞可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论稿(第一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7] 郑师渠,史革新,刘勇,等.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8] 贺麟.儒家思想的新开展[M].思想与时代,1941(1). [9] 陈建华.“革命”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0] [法]安托瓦纳·贡巴尼翁.现代性的五个悖论·总序[M].许钧,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11] 国民公会章程[N].苏报,1903-05-05. [12] 许纪霖,宋宏,等.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3] 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14] 许纪霖.启蒙如何起死回生: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困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5] 李欧梵.未完成的现代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6]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室中国近代史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论著选辑(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7] 梁启超,吴松,等.饮冰室文集点校(第一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18] 严复.严复集(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9] 鲁迅.灯下漫笔[J].莽原,1925(2). [20] 佚名.论中国之前途及国民应尽之责任[J].湖北学生界,1903(3). [21] 佚名.说国民[N].国民报,1901-06-10. [22] 谭嗣同.谭嗣同全集[M].北京:三联书店,1954. [23]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4] 毕永年.存华篇[N].湘报,第34号,1898-04-14. [25] 新政真诠——何启、胡礼垣集[M].郑大华,点校.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26] 金观涛,刘青峰,等.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27] 侠少.国民的国家[C]//云南杂志选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28] 贡华南.现代性与国民意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29] [美]约瑟夫·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郑大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0]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 1900-1937)[M].宋伟杰,等.北京: 三联书店,2002. [31] [英]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征与意指实践·导言[M].徐亮,陆兴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2] Edward W.Said. The Word,the Text,and the Critic[M]. Cambridge,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 [33] 沈松侨.国权与民权:晚清的“国民”论述,1895-1911[J].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3本第4分,2002. |
[1] | 沈明杰. 借势:在华外国商会的择地游说行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29-40. |
[2] | 袁方成, 李思航. 技术治理的风险及其演化逻辑——以农村精准扶贫为分析对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45-61. |
[3] | 孙志建. 事中事后监管工具结构创新:五年实践的回顾与展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42-54. |
[4] | 孙南申, 孙颖. 论国际投资仲裁裁决在《纽约公约》下的执行问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55-64. |
[5] | 袁伟彦.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效应:内涵、方法与研究框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63-73. |
[6] | 刘文俊. 档案文献所见陕西省咸阳县国民兵的组训与服役——抗战兵役研究之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2): 25-36. |
[7] | 周爱民. 阿多诺道德哲学的现实性——从反思现代性大屠杀的视角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41-47. |
[8] | 李晓乐. 新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嬗变的历史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43-48. |
[9] | 王芸.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国家治理价值举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50-55. |
[10] | 罗彩娟. 从“归顺”到“靖西”:边疆地区壮族的国家认同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1-6. |
[11] | 辉明, 徐海波. 香港和新加坡国家认同的建构及其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39-45. |
[12] | 蒋永国. 鲁迅现代国族意识的萌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57-63. |
[13] | 舒建华. 从福利资本主义到福利社会主义——福利国家理论的新马克思主义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25-30. |
[14] | 邢立军,徐海波. 论岭南文化精神与港人国民意识的建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4): 20-27.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