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Vol. 55 ›› Issue (1): 95-104.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19.01.011

• 文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构建“国民”——近代“国民”话语的渊源及现代性的生成

罗崇宏   

  1.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 收稿日期:2017-06-20 出版日期:2019-01-20 发布日期:2019-03-18
  • 作者简介:罗崇宏(1974-),男,河南信阳人,广西师范大学讲师,文学博士。
  • 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文体形态与中国现代文学史建构研究”(17BZW023);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资金项目“近代以来中国‘大众’话语研究”(A-1402-00-0055A4)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Modernity of “National” Discourse

LUO Chong-hong   

  1.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 Received:2017-06-20 Online:2019-01-20 Published:2019-03-18

摘要: 近代“国民”话语与传统之间存在着传承与断裂关系,在这种断裂的缝隙中被嵌入了“现代性”的质素,这些质素包括“国家”、“权利”等,它们使得“国民”话语实现了现代性转型。而“国民”新的语义场以及近代特定的时代语境则进一步促使“国民”现代性得以生成。

关键词: 臣民, 国民, 现代性, 国家, 概念史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relations of inheritance and fracture between modern national discourse and tradition. Many elements of "modernity" have been embedded in the fracture aperture, including "country" and "right", etc, making the transition of "national" discourse. The new semantic field of the "national" and the context of the modern times further the generation of "national" modernity.

Key words: subjects, national, modernity, country, the history of concept

中图分类号: 

  • I109
[1] Skinner. Quentin. A Reply to my Critics[C]//Tully. Meaning and Context. Quentin Skinner and His Critics.Oxford, 1988.
[2] 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3] 刘彤,张等文.论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2).
[4] 金耀基.中国民本思想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 林甘泉.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论稿[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6] 俞可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论稿(第一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7] 郑师渠,史革新,刘勇,等.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8] 贺麟.儒家思想的新开展[M].思想与时代,1941(1).
[9] 陈建华.“革命”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0] [法]安托瓦纳·贡巴尼翁.现代性的五个悖论·总序[M].许钧,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11] 国民公会章程[N].苏报,1903-05-05.
[12] 许纪霖,宋宏,等.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3] 张汝伦.现代中国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14] 许纪霖.启蒙如何起死回生: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困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5] 李欧梵.未完成的现代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6]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室中国近代史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论著选辑(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7] 梁启超,吴松,等.饮冰室文集点校(第一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18] 严复.严复集(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9] 鲁迅.灯下漫笔[J].莽原,1925(2).
[20] 佚名.论中国之前途及国民应尽之责任[J].湖北学生界,1903(3).
[21] 佚名.说国民[N].国民报,1901-06-10.
[22] 谭嗣同.谭嗣同全集[M].北京:三联书店,1954.
[23]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4] 毕永年.存华篇[N].湘报,第34号,1898-04-14.
[25] 新政真诠——何启、胡礼垣集[M].郑大华,点校.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26] 金观涛,刘青峰,等.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27] 侠少.国民的国家[C]//云南杂志选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28] 贡华南.现代性与国民意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29] [美]约瑟夫·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郑大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0]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 1900-1937)[M].宋伟杰,等.北京: 三联书店,2002.
[31] [英]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征与意指实践·导言[M].徐亮,陆兴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2] Edward W.Said. The Word,the Text,and the Critic[M]. Cambridge,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
[33] 沈松侨.国权与民权:晚清的“国民”论述,1895-1911[J].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3本第4分,2002.
[1] 沈明杰. 借势:在华外国商会的择地游说行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4): 29-40.
[2] 袁方成, 李思航. 技术治理的风险及其演化逻辑——以农村精准扶贫为分析对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45-61.
[3] 孙志建. 事中事后监管工具结构创新:五年实践的回顾与展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42-54.
[4] 孙南申, 孙颖. 论国际投资仲裁裁决在《纽约公约》下的执行问题[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1): 55-64.
[5] 袁伟彦.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效应:内涵、方法与研究框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6): 63-73.
[6] 刘文俊. 档案文献所见陕西省咸阳县国民兵的组训与服役——抗战兵役研究之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2): 25-36.
[7] 周爱民. 阿多诺道德哲学的现实性——从反思现代性大屠杀的视角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6): 41-47.
[8] 李晓乐. 新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嬗变的历史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1): 43-48.
[9] 王芸.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国家治理价值举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50-55.
[10] 罗彩娟. 从“归顺”到“靖西”:边疆地区壮族的国家认同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1-6.
[11] 辉明, 徐海波. 香港和新加坡国家认同的建构及其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39-45.
[12] 蒋永国. 鲁迅现代国族意识的萌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3): 57-63.
[13] 舒建华. 从福利资本主义到福利社会主义——福利国家理论的新马克思主义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25-30.
[14] 邢立军,徐海波. 论岭南文化精神与港人国民意识的建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4): 20-2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陈延斌, 王伟. 传统家礼文献整理、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 -10 .
[2] 李冰, 陈姝瑾. 《郑氏家仪》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1 -17 .
[3] 朱莉涛. 《茗洲吴氏家典》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8 -24 .
[4] 周良书, 郭文杰. 中共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与经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25 -30 .
[5] 张乾元, 朱倩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1 -36 .
[6] 潘瑾菁. 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7 -41 .
[7] 瞿久淞, 靳书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2 -47 .
[8] 邓世平. 乡村振兴: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48 -54 .
[9] 李潇. 完善我国人格权立法的再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55 -60 .
[10] 赛铮. 论保险公司破产是偏颇性清偿行为撤销之例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61 -66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