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Vol. 59 ›› Issue (6): 41-54.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3.06.005
谭英俊1, 蒙晓霜2
TAN Ying-jun, MENG Xiao-shuang
摘要: 数字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加速了治理模式变革与流程演化。作为新时代治理制度与技术创新的新模式、新方向,整体智治与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具有高度的理论耦合性。整体智治因其倡导的整体性治理、智能化治理、参与式治理理念可以有效克服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理论瓶颈与实践困境,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新图景。整体智治有助于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从资源分散走向资源共享、从碎片分散走向协同治理、从人工依赖走向智慧治理、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干预、从简单粗放走向精准高效。但是,基于特殊的治理情境,民族地区应用整体智治也存在理念的传播与接受、技术的应用与整合、系统的运转与开放、人才的培养与管理等问题,需要通过革新数字化治理思维、构建整体化治理机制、有效性开发治理资源、搭建协同化治理平台、创新人才培养管理等方式,以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 G912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 人民日报,2021-08-29(1). [3] 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N]. 人民日报,2022-07-16(1). [5] 黄小军.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境遇、问题与旨向[J].云南社会科学,2022(4):68-78. [5] 李增元.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创新探索及新时代重点内容[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10. [6] 朱圆.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时代意蕴、问题与逻辑转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6):15-21. [7] 钟蔚,汪才明.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瓶颈及制度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69-74. [8] 王万平,于明慧.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基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润村的案例[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64-75. [9] 余婷,杨昌儒,周真刚.乡村治理视角下民族地区村规民约的完善路径——以玉溪市红塔区为个案[J].贵州民族研究,2019(5):24-30. [10] 曾宇航.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以贵州省台江县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8(10):148-150. [11] 马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民族干部成长——以佤山地区民族干部人生历程为研究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48-56,183. [12] 韦幼玲,刘海仁,史兵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新乡贤培育对策研究——基于广西百都乡农村新乡贤的调查[J].广西民族研究,2018(6):48-54. [13] 张春敏,张领.民族地区农民再组织与乡村社会有效治理——基于黔东Y自治县乡贤参事会建设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59-65. [14] 侯雁飞.我国史学界构建史学中层理论的探索[J].社会科学战线,2012(2):271-272. [15] PERRI 6.Holistic government[M].London: Demos,1997. [16] 汪锦军.城市“智慧治理”:信息技术、政府职能与社会治理的整合机制——以杭州市上城区的城市治理创新为例[J].观察与思考,2014(7). [17] 李云新,韩伊静.国外智慧治理研究述评[J].电子政务,2017(7):57-66. [18] 郑烨,姜蕴珊.走进智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研究的十年发展脉络与主题谱系[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1(5):158-168. [19] 来妤婷,李红亮.法治·智治·共治: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21(4):1-7. [20] 徐辉.突发公共事件区域智治政策协同模型构建与仿真应用[J].统计与决策,2022(22):170-174. [21] 张耘逸,罗亚.规划引领数字国土空间全程智治总体框架探讨[J].规划师,2021(20):60-65. [22] 周 俊.以整体智治消除基层“数据烟囱”[J].国家治理,2020(2):25. [23] 钱天国.数字赋能全链集成创新:整体智治政府的建设路径[J].浙江学刊,2022(3):35-42. [24] 邓念国.整体智治:城市基层数字治理的理论逻辑与运行机制——基于杭州市S镇的考察[J].理论与改革,2021(4):58-69,155-156. [25] Merton R K. 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M].New York: Free Press,1968. [26] 唐斌. 具象思维、关联意识与理论建构:公共行政研究的中层理论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22(5):90-95. [27] 张国芳,季瑾.整体智治导向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于嘉兴市“微嘉园”平台建设的考察[J].公共治理研究,2021(6):21-27. [28] 余敏江.整体智治:块数据驱动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J].行政论坛,2020(4):76-82. [29] 张成福,谢侃侃.数字化时代的政府转型与数字政府[J].行政论坛,2020(6):34-41. [30] 刘昊东,程爱.新时代推进乡村智治:重要性、现实困境及可行途径[J].智慧农业导刊,2023(7):47-51,56. [31] 王鹭,刘开君.数字乡村背景下破解公共服务碎片化的“整体智治”逻辑——基于浙江“浙里兴村共富”场景案例分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2):72-83. [32] 胡占光,吴业苗.数字乡村何以实现“整体智治”?——基于浙江五四村“数字乡村一张图”全景治理平台实证考察[J/OL].(2023-07-24)[2023-08-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181.tp.20230724.1001.006.html. [33] 李志强,许峰.整体智治与网络融合:智慧社区应急治理机制及路径——基于浙江的实践探索[J].电子政务,2022(9):27-38. [34] 杨娟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智慧城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21. [35] 刘琳琳.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从碎片性供给到整体性统筹[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4):83-89,75. [36] 陈文烈,查妍.民族地区发展悖论的破解与发展要素的时代赋值[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114-125. [37] 廖小明.协同治理视域下民族地区生态治理的路径选择[J].学术探索,2020(9):50-56. [38] 王凡,战勇.新时代贵州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20(7):158-163. |
[1] | 赵聚军, 庞尚尚. 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基层矛盾化解机制的类型学考察与路径探赜[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1): 69-82. |
[2] | 于刚强, 李嘉琳. 基层公私合作的制度信任何以形成?——基于H街的个案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6): 29-40. |
[3] | 王伟进, 陆杰华. 政社互动: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6): 146-158. |
[4] | 周振超, 黄洪凯. 条块关系视域下基层政府负担繁重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1): 59-69. |
[5] | 吴晓林, 李一. 空间黏合:城市生活空间改造中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机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28-39. |
[6] | 王佃利, 孙妍. 脱域流动与情感共生:城乡融合发展中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何以可能——基于空间与治理互塑视角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11-22. |
[7] | 容志, 吴磊, 李婕. 公共价值驱动的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基于“两张网”运行的观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49-62. |
[8] | 张会平, 叶晴琳. 数据确权与业务协同:部门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的困境突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63-73. |
[9] | 王刚, 吴向楠. 重心下移的组织重塑: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理论概括——以Q市城阳区“吹哨报到联包”改革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54-67. |
[10] | 徐勇, 任路. 以现场实验为引导的田野政治学建构——基于华中师范大学四次政治实验的回顾与反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143-152. |
[11] |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
[12] |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
[13] | 袁方成, 王丹. 超越“诺斯悖论”:从制度性能到治理效能 ——以宅改为研究对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67-81. |
[14] | 马卫红. 以政社同构弥合制度距离:基层治理吹哨改革的效能转化机制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82-93. |
[15] | 马卫红. 以政社同构弥合制度距离:基层治理吹哨改革的效能转化机制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82-93.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