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60 ›› Issue (2): 12-27.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4.02.002

• 治理现代化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层治理中的双向压力型体制及其运行逻辑——基于H镇网格化管理的个案分析

吴金群, 陈元勋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
  • 收稿日期:2023-10-16 发布日期:2024-04-02
  • 通讯作者: 陈元勋,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助理,研究方向:地方政府管理与创新。
  • 作者简介:吴金群,男,浙江东阳人,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治理。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的生产研究”(18BZZ096)

The Bidirectional Pressurized System and Its Operational Logic in Primary-level Governance —A Case Analysis Based on Grid Management in H Town

WU Jin-qun, CHEN Yuan-xun   

  1.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 Received:2023-10-16 Published:2024-04-02

摘要: 压力型体制作为本土概念业已成熟,但现有研究大多关注上级压力下传的单一向度,忽略了压力型体制对基层服务需求的主动回应。H镇网格化管理的案例表明,在基层治理场域中存在双向压力型体制。这种体制以二重性的压力运行过程应对上级管理要求和群众服务需求的两大压力环境。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压力的对流与互通,分别回应了上下差异性任务需求,也让两侧压力环境分别实现了势能释放和能量互补。双向压力型体制的概念是沟通压力型体制经典框架和基层治理经验的中层理论,凝练了基层实现服管结合的有益经验,蕴含着我国基层治理的独特逻辑。

关键词: 压力型体制, 网格化管理, 基层治理, 行政任务, 服务需求

Abstract: As a local concept, the pressurized system has been fully developed, but most researches focus on the single dimension of downward pressure from superiors, neglecting the proactive response to primary-level service demands. The case of grid management in H Town shows that there is a bidirectional pressurized system in the primary-level governance. This kind of system employs the bidirectional operation process to cope with the two pressure environments of superior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mass service demands. Through the convection and inter-flow of top-down and bottom-up pressures, it respectively responds to the different task requirement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levels, and also realizes the potential energy release and energy complementarity of the pressure environment on both sides. The concept of bidirectional pressurized system is the middle-level theory of communicating the classic framework of pressurized system and the experience of primary-level governance, which condenses the beneficial experience of integrating primary-level service and management, and contains the distinctive logic of China’s primary-level governance.

Key words: pressurized system, grid management, primary-level governance, administrative task, service demand

中图分类号:  D63-31

[1] 郁建兴,黄飚.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及其世界意义[J].政治学研究,2023(3):14-24.
[2] 杨雪冬.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J].社会科学,2012(11):4-12.
[3] 唐鸣,王传师.“政、纪驱动”的新压力型体制的生成机理和运作逻辑——基于J省S市F县G镇“农村人居环境检查督导”案例的观察与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22(2):92-100.
[4]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6):104-127.
[5] 丁煌.浅析浮夸歪风屡禁难止的体制根源[J].中国软科学,1999(10):23-25.
[6] 董江爱.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困境及出路[J].生产力研究,2004(5):39-41.
[7] 邢成举.压力型体制下的“扶贫军令状”与贫困治理中的政府失灵[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5-73.
[8] 李海青,赵玉洁.压力型体制的治理限度及其调适[J].理论视野,2017(9):15-17.
[9] 马雪松,王慧.现代国家治理视域下压力型体制的责任政治逻辑[J].云南社会科学,2019(3):134-147,188.
[10] 荣敬本,崔之元,王栓正,等.县乡两级的政治体制改革:如何建立民主的合作新体制——新密市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调查研究报告[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7(4):4-24.
[11] 贺雪峰.当前县乡村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6):83-87.
[12] 曾凡军.GDP崇拜、压力性体制与整体性治理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6):100-103.
[13] 吴春来.技术下乡与基层治理双重回应的生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30-140.
[14] 何得桂,夏美鑫.回应性治理视野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和机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5-64.
[15] 张航.回应前置:农村基层协商走向治理有效的路径探析——以天长市“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为例[J].农村经济,2021(5):91-98.
[16] 秦小建.压力型体制与基层信访的困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3):116-122.
[17] 冉冉.“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激励与地方环境治理[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3):111-118.
[18] 薛泉.压力型体制模式下的社会组织发展——基于温州个案的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5(10):131-142,160.
[19] 曾令发,邓晓莉,温佩璇.压力型体制下的社区慈善发展——基于广州市S街道的考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9-35.
[20] 苑春荟,燕阳.中央环保督察:压力型体制治理模式的自我调适——一项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案例研究[J].治理研究,2020(1):57-68.
[21] 李尧磊,张国磊.压力型体制下的“环保军令状”:运行机制、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2(1):139-147.
[22] 侯利文.压力型体制、控制权分配与居委会行政化的生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111-119.
[23] 欧阳静.压力型体制与乡镇的策略主义逻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3):116-122.
[24] 吕玉霞,刘明兴,徐志刚.中国县乡政府的压力型体制:一个实证分析框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23-136,160.
[25] 林彬,刘红波.逆向压力型体制与农村基层政府空转执行的形成逻辑——基于粤西L镇数字资源下沉的考察[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3(3):151-161.
[26] 杨海龙,马畅.压力型体制下基层组织的动态承压过程及其心理分析[J].社会科学家,2023(6):76-80.
[27] 赵全军,孙锐.压力型体制与地方政府创新——“人才争夺战”现象的行政学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22(8):183-190.
[28] 杨君,杨幸珺,黄薪颖.压力型体制中的下级能动——基于“任务—资源”视角的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3(2):121-129.
[29] 曾明,何燕.压力型体制下政策对象的回应:边缘贫困户的贫困依赖[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0-88.
[30] 张文翠.基层政府政绩目标设置博弈与压力型体制异化——基于北方七个地市的实地调研[J].公共管理学报,2021(3):64-75,171.
[31] 黄冬娅.压力传递与政策执行波动——以A省X产业政策为例[J].政治学研究,2020(6):104-128.
[32] 李波,于水.达标压力型体制:地方水环境河长制治理的运作逻辑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8(2):41-47.
[33] 赵玉林,任莹,周悦.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压力型体制下的基层数字治理——基于30个案例的分析[J].电子政务,2020(3):100-109.
[34] 陈水生.从压力型体制到督办责任体制:中国国家现代化导向下政府运作模式的转型与机制创新[J].行政论坛,2017(5):16-23.
[35] 李尧磊.从弹性化走向刚性化:压力型体制运作变化的表现、影响与优化[J].宁夏社会科学,2022(1):45-53.
[36] 谢小芹.“接点治理”:贫困研究中的一个新视野——基于广西圆村“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基层实践[J].公共管理学报,2017(3):12-22.
[37] 李智超,于翔.基层政府的组织结构何以“另起炉灶”?——以T镇政府的“工作线”为例[J/OL].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http://link.cnki.net/urlid/45.1066.C.20230920.1111.002.
[38] 王法硕.“应势而动”:持续增压情境下基层政府如何完成任务?——基于X市A镇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22(4):28-41.
[39] 杨雪冬.地方治理的逻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40] 吴晓林.“小切口”联结“大问题”:找回充分解释的“结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6-24.
[41] 侯志阳,张翔.作为方法的“中国”:构建中国情境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21(4):126-136.
[42] [美]罗伯特·K. 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43] 傅广宛,李进华.“放管服”改革中地方政府主动优化改革的行动逻辑[J].中国行政管理,2022(10):118-127.
[44] 管兵.案例研究的理论化:三种可行路径[J].广东社会科学,2023(3):198-210.
[4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6] 杨雪冬,杨靖旼.治理绩效、国家合法性外部化与全球化进路[J].天津社会科学,2021(1):73-80.
[47] 张义桢.社会流动性的挑战与治理[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2(6):143-148.
[48] 郑雯睿,汪仕铠.城市居民自治的发生机制:基于上海经验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4(1):45-49.
[49] 陈玉生.细事细治——基层网格化中的科层化精细治理与社会修复[J].公共行政评论,2021(1):75-94.
[50] 吴晓林,岳庆磊.皇权如何下县:中国社区治理的“古代样本”[J].学术界,2020(10):120-129.
[51] 郁建兴,黄飚.超越政府中心主义治理逻辑如何可能——基于“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经验[J].政治学研究,2019(2):49-60.
[52] 赵书松,赵旭宏,廖建桥.组织情境下权力来源的类型、关系与趋势:一个跨层次分析框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1):6-20,34.
[53] 刘梦岳.信任何以实现?——人际互动中的风险渐进与信息积累[J].社会学评论,2023(1):192-213.
[54] 章淼榕,杨君.从群体心理到认同建构——多学科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研究述评[J].广东社会科学,2022(2):202-214.
[55] Moe T M. Political control and the power of the agent[J]. Journal of Law, Economic & Organization, 2006, 22(1): 1-29.
[56] 周振超,黄洪凯.条块关系视域下基层政府负担繁重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59-69.
[57] Gioia D A, Corley K G, Hamilton A L. Seeking qualitative rigor in inductive research: notes on the Gioia methodology[J].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2013, 16(1): 15-31.
[58] 李元,严强.治理式执行:压力型体制视角下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基于A县治理中小学大班额的分析[J].江海学刊,2016(5):112-118.
[59] 邵春霞,张照.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性权力:制度本质及其实现机制——基于城市管理执法的多案例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4-25.
[60] 管兵.命名方法论与社会科学创新:从《乡土中国》谈起[J].社会学评论,2016(4):18-33.
[61] 刘小峰,李华殷.社会学如何发展中层理论:溯因推理的运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32-40.
[62] 曾凡军.整体性治理:一种压力型体制的超越与替代图式[J].江汉论坛,2013(2):21-25.
[63] 梁玉柱.压力型体制下基层政府的调适行动与社会治理的行政化[J].社会主义研究,2018(4):105-113.
[64] 上官酒瑞.级差政治信任的形成机理、风险及改革思路[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10):53-60.
[65] 严宏.压力型体制与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于安徽省宣城市Y乡的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685-690.
[66] 肖滨.基层政治参与单元有效运行的中国方案——浙江省打造“基层单元”实践经验的理论解读[J].政治学研究,2023(3):60-68,169.
[67] 宋世明,黄振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J].管理世界,2023(1):28-41.
[68] 郁建兴.不断彰显“浦江经验”的时代价值[J].中国行政管理,2023(6):5.
[1] 赵聚军, 庞尚尚. 社会安全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基层矛盾化解机制的类型学考察与路径探赜[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1): 69-82.
[2] 于刚强, 李嘉琳. 基层公私合作的制度信任何以形成?——基于H街的个案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6): 29-40.
[3] 谭英俊, 蒙晓霜. 迈向整体智治: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新趋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6): 41-54.
[4] 王伟进, 陆杰华. 政社互动: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6): 146-158.
[5] 周振超, 黄洪凯. 条块关系视域下基层政府负担繁重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1): 59-69.
[6] 吴晓林, 李一. 空间黏合:城市生活空间改造中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机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28-39.
[7] 王佃利, 孙妍. 脱域流动与情感共生:城乡融合发展中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何以可能——基于空间与治理互塑视角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11-22.
[8] 容志, 吴磊, 李婕. 公共价值驱动的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基于“两张网”运行的观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49-62.
[9] 张会平, 叶晴琳. 数据确权与业务协同:部门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的困境突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63-73.
[10] 欧阳静, 王骏. 形式主义地“讲政治”:基层策略主义的新表现[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88-96.
[11] 王刚, 吴向楠. 重心下移的组织重塑: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理论概括——以Q市城阳区“吹哨报到联包”改革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54-67.
[12] 徐勇, 任路. 以现场实验为引导的田野政治学建构——基于华中师范大学四次政治实验的回顾与反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143-152.
[13]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14]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15] 袁方成, 王丹. 超越“诺斯悖论”:从制度性能到治理效能   ——以宅改为研究对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67-8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陈延斌, 王伟. 传统家礼文献整理、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 -10 .
[2] 李冰, 陈姝瑾. 《郑氏家仪》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11 -17 .
[3] 温锁林. 汉语中的非量化名词[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67 -75 .
[4] 谢登斌, 沈燚佳. 新型城镇化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的张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2): 98 -104 .
[5] 王芸.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国家治理价值举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6): 50 -55 .
[6] 刘亚虎. 中国“姓”、“种”、“精”、“魂”话语体系与族源神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4): 67 -72 .
[7] 李宏翰, 温舒雯. 道德判断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4): 91 -98 .
[8] 刘思彤. 新媒体环境下广西传媒产业报网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4): 121 -126 .
[9] 秦爱玲. 对越南“黄沙、长沙”主权要求及历史依据的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2): 9 -18 .
[10] 肖前国, 余嘉元. 论“大数据”、“云计算”时代背景下的心理学研究变革[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3(1): 88 -94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