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Vol. 58 ›› Issue (4): 117-130.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2.04.010
罗连发, 方乔梅, 刘沛瑶
LUO Lian-fa, FANG Qiao-mei, LIU Pei-yao
摘要: 我国推行了大量旨在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评估这些政策的效果对于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而现实中要剥离出这些政策效应面临多重困难。原中央苏区振兴计划将优惠政策瞄准到县,这些县集中于赣南、闽西和粤北,能够在邻近区域内找到一些在地理条件、初始发展水平相似的县作为对照组,从而为优惠政策的经济发展效应评估提供一个接近于准自然试验的研究机会。基于DID模型回归发现:瞄准特定区域的优惠政策对于GDP增长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提高了这些地区的投资率、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但政策对于这些地区自生能力的提升效应是负的,表现为政策实施后更高的财政缺口规模、更低的投资效益以及更高的人口外流率。稳健性分析能够进一步验证上述两个观点。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应增加投资且更多地转向提升其自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
[1] 陈林,伍海军.国内双重差分法的研究现状与潜在问题[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7):133-148. [2] 王升泉,陈浪南,李涵静. 我国中部崛起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17(2):10. [3] 刘瑞明,赵仁杰. 西部大开发:增长驱动还是政策陷阱——基于PSM-DID方法的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6):12. [4] 王立勇,李东旭,陈晓雨.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的效果评估——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J]. 数量经济研究, 2019(4):18. [5] Chen Y,Ebenstein A ,Greenstone M,et al.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sustained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on life expectancy from China’s Huai River policy[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3,110(32):12936-12941. [6] 林毅夫. 新结构经济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7] 刘生龙,王亚华,胡鞍钢. 西部大开发成效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J]. 经济研究, 2009(9):12. [8] 彭曦,陈仲常. 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3):136-144. [9] 向宽虎,陆铭. 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冲突——为什么开发区政策的区域分散倾向是不可持续的?[J]. 财经研究, 2015(4):14. [10] 孙天阳,陆毅,成丽红. 资源枯竭型城市扶助政策实施效果、长效机制与产业升级[J]. 中国工业经济, 2020(7):19. [11] 刘玉,刘毅.区域政策的调控效应分析——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例[J].地理研究,2003(2):192-200. [12] Abramovitz M . Catching up, forging ahead, and falling behind[J].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86, 46(2):385-406. [13] Basu S,Weil D N .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nd growth[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113(4):1025-1041. [14] 江新昶.转移支付、地区发展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07(6):50-56+129. [15] 王丽艳,马光荣. 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空间断点回归的实证研究[J]. 经济评论, 2018(2):13. [16] 马光荣,郭庆旺,刘畅. 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J]. 中国社会科学, 2016(9):21. [17] Garcia-Milà T,Mcguire T . Do interregional transfers improve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poor regions? The case of Spain[J].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1,8:281-296. [18] 范子英,张军. 中国如何在平衡中牺牲了效率:转移支付的视角[J]. 世界经济, 2010(11):117-138. [19] 王守坤. 政治资源禀赋的经济效应——来自长征沿线地区发展的证据[J]. 经济研究, 2017(12):14. [20] 袁飞, 陶然, 徐志刚,等. 财政集权过程中的转移支付和财政供养人口规模膨胀[J]. 经济研究, 2008(5):11. [21] 胡祖铨,黄夏岚,刘怡.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与地方征税努力——来自中国财政实践的证据[J]. 经济学(季刊), 2013(2):24. [22] 乔宝云, 范剑勇, 彭骥鸣. 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J]. 管理世界, 2006(3):7. [23] 刘勇政,赵建梅.论分税制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差异——基于功能与地区多重分类考察的另类荷兰病分析[J].财经研究,2009(12):73-83. [24] 高德步,何富彩. 如何测度预算软约束?——来自1998至2014年我国中央政府对省级政府净补助的证据[J]. 投资研究, 2017(1):15. [25] Hines J R,Thaler R H . The flypaper effect[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5, 9:217-226. [26] Brennan G,Pincus J J . A minimalist model of federal grants and flypaper effects[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96, 61(2):229-246. [27] 靳涛,陈嘉佳. 转移支付能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吗——基于中国1994—2011年面板数据的检验[J]. 财经科学, 2013(10):11. [28] 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 政府干预、GDP增长与地方国企过度投资[J]. 金融研究, 2010(9):14. [29] 王丽艳,马光荣, WANG,等. 帆随风动,人随财走?——财政转移支付对人口流动的影响[J]. 金融研究, 2017(10):17. [30] Wallace E Oates. An essay on fiscal federalism[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9,37(3):1120-1149. [31] 李永友, 张子楠. 转移支付提高了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激励吗?[J]. 经济研究, 2017(1):119-133. [32] 付文林,沈坤荣. 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J]. 经济研究,2012(5):13. [33] 陈抗,Arye L Hillman,顾清扬. 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J]. 经济学(季刊),2002(1):20. [34] 曾明,华磊,刘耀彬. 地方财政自给与转移支付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门槛分析[J]. 财贸研究,2014(3):10. [35] 肖尧,杨校美,曾守桢. 劳动力成本、投资效率与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 财经科学,2017(3):40-51. [36] 张军. 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 经济研究, 2002(6):11. [37] 傅承哲,梁倩盈,卢泳莉.乡村振兴中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供给内容、实现机制与行为效应——基于行为公共政策的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62-78. [38] 储德银,费冒盛.地方政府竞争、支出行为调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42-57. [39] 周黎安, 陶婧. 官员晋升竞争与边界效应:以省区交界地带的经济发展为例[J]. 金融研究, 2011(3):12. [40] 周黎安, 陈祎. 县级财政负担与地方公共服务: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J]. 经济学(季刊), 2015(1):18. |
[1] | 唐小翠,刘玄启. 经济新常态与品牌建设述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6): 100-103.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