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Vol. 58 ›› Issue (4): 40-47.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2.04.004

• 治理现代化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突发事件属地管理中的应急决策困境   ——基于重大传染病事件的考察

文宏, 林彬   

  1. 华南理工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 收稿日期:2022-01-03 出版日期:2022-07-25 发布日期:2022-07-26
  • 作者简介:文宏(1981—),男,湖南张家界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社会风险与政府治理;林彬(1994—),男,江西吉安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 基金资助:
    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城市治理研究”(21JZD037);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新时代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18JZD042);广州市社科智库课题“共建共治共享:新时代广州特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构建研究”(2020GZZK02)

Decision-Making Dilemma in Territorial Management of Emergencies: 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 Events

WEN Hong, LIN Bin   

  1.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China
  • Received:2022-01-03 Online:2022-07-25 Published:2022-07-26

摘要: 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初期阶段,面临常态化与非常态化管理的衔接和转换问题,给突发事件发生地政府的属地管理带来挑战。属地政府的应急决策面临危机研判和应急处置两方面的难题,受决策信息与处置权限等要素的影响,表现出危机认知的模糊性与政府响应的及时性之间难以匹配、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与资源投入的高要求之间难以匹配、应对策略的针对性与决策权限的有限性之间难以匹配、危机决策的主动性与事故问责的严厉性之间难以匹配的障碍。由此,政府的属地管理不能过度强调属地责任,既应当考虑科学认知的渐进过程,还需考量官员履职的具体限度,从完善法律角度优化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体系。

关键词: 突发事件应对, 属地管理, 应急决策, 重大传染病事件

Abstract: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dealing with emergencies, the government encounters with the conn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between normalized and ab-normalized management, thus bringing challenges to the territorial management. In terms of emergency decision-making, the territorial government has always encountered with a headache in crisis judgment and emergency disposal; such factors as decision-making information and disposal authority have brought about the impossibility to match the fuzziness of crisis cognition with the timeliness of government response, the uncertainty of response results with the high requirements of resource input, the pertinence of response strategies with the limitation of decision-making authority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y in matching the initiative of crisis decision-making with the severity of accident accountability. Therefore, the territorial responsibility should not overemphasize in territorial management. Instead, both the graduality of scientific cognition, and the specific limits of officials’ duty performance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ecision-making system for major emergencies should be optim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 law.

Key words: emergency response, emergency decision-making, territorial management, infectious disease incident

中图分类号: 

  • D63-3
[1] 尹振东.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行政管理体制的选择[J].经济研究,2011(4):41-54.
[2] 吕德文.属地管理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基于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经验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3):5-12.
[3] 颜昌武,许丹敏.属地管理与基层自主性——乡镇政府如何应对有责无权的治理困境[J].理论与改革,2021(2):73-86.
[4] 张铮,包涵川.属地管理:一个关于行政层级延长的分析框架——基于对Z街道办事处的观察[J].中国行政管理,2018(6):94-99.
[5] 刘红波,林彬.“群”以“类”聚: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直联式吸纳——基于G省L镇“微信动员”的个案考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01-114.
[6] 文宏,李慧龙.府际关系视角下基层形式主义的本质与逻辑重思[J].探索与争鸣,2019(11):102-110.
[7] 田先红.属地管理与基层避责:一种理论解释——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53-62.
[8] 高飞.流动的社会与固化的管理:属地管理限度及其呈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52-61.
[9] 戚建刚.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属地管理原则”[J].当代法学,2020(4):37-46.
[10] 李一行,陈华静.突发事件属地管理为主的异化及其对策[J].行政管理改革,2021(6):61-67.
[11] 钟开斌.信息与应急决策:一个解释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13(8):106-111.
[12] 文宏,林彬.应急需求、技术赋能与政务服务创新——对“健康码”数据流转的考察[J].电子政务,2021(1):12-20.
[13] 陈科霖.应急管理中缘何出现“信息悖论”现象?——基于中国国家治理视角的考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1-54.
[14] 童星.科技抗疫:科学态度、专业人才与技术手段[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1(3):13-21.
[15] 刘鹏.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J].治理研究,2020(2):51-58.
[16] 龚维斌.应急管理的中国模式——基于结构、过程与功能的视角[J].社会学研究,2020(4):1-24.
[17] 周雪光.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一个韦伯理论视角[J].开放时代,2013(3):5-28.
[18] 周雪光.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J].开放时代,2011(10):67-85.
[19] 王宏伟.构建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常态化统筹协调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20(10):71-79.
[20] 王清.模糊的属地化管理: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解释——以流动人口服务供给为例[J].探索,2021(3):129-141.
[21] 陶鹏,童星.新发传染病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初探[J].学术研究,2020(4):8-13.
[22] 刘红波,林彬.共担还是转嫁:部门间舆情回应失效与风险归责[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5-93.
[23] 金太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失灵:内在机理与消解路径——基于风险社会视域[J].学术月刊,2011(9):5-13.
[1] 吴晓林, 李一. 空间黏合:城市生活空间改造中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机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28-39.
[2] 葛天任. 都市权力结构与土地利益分配——快速城镇化时期北京城市更新的空间政治经济学[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48-58.
[3] 郑崇明, 黄志球. 改革初期官员激励的深圳经验与现实观照——一个政策企业家的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1-10.
[4] 王佃利, 孙妍. 脱域流动与情感共生:城乡融合发展中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何以可能——基于空间与治理互塑视角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11-22.
[5] 袁方成, 吴迪. 空间改造与社区生活—治理共同体的形塑——一个场域分析框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37-49.
[6] 陈水生, 甫昕芮. 人民城市的公共空间再造——以上海“一江一河”滨水空间更新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36-48.
[7] 刘亚平, 苏娇妮. 从模糊到清晰:一个政协提案的历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13-25.
[8] 马亮. 四位一体的国家治理——制度优势何以转化为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2.
[9]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10]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11] 熊易寒, 曹一然. 空间再分配:   城乡接合部治理的政治学意义[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54-66.
[12] 孟天广, 王烨.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地方创新与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1-123.
[13] 孟天广, 王烨. 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地方创新与治理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11-123.
[14] 王炳权, 彭冲. 形式主义的组织学考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136-147.
[15] 李文钊. 行动者中心制度主义:探究政策过程中的互动效应[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19-4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郑崇明, 黄志球. 改革初期官员激励的深圳经验与现实观照——一个政策企业家的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3): 1 -10 .
[2] 陈科霖. “集中力量办大事”何以转化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强大效能:历史脉络、制度逻辑与实现路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1 -14 .
[3] 叶林, 彭显耿. 城市更新:基于空间治理范式的理论探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15 -27 .
[4] 吴晓林, 李一. 空间黏合:城市生活空间改造中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机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28 -39 .
[5] 葛天任. 都市权力结构与土地利益分配——快速城镇化时期北京城市更新的空间政治经济学[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48 -58 .
[6] 叶敏, 董佳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景区型村庄:发展逻辑与治理困境——基于浙北W镇JL村发展经验的案例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59 -71 .
[7] 陈强, 彭雅婷.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抖音号信息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5个省级卫健委官方抖音号的实证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72 -85 .
[8] 张振宇, 张蔚. 公私之辩:视频博客中的私人话语与公共表达——基于B站(Bilibili)的实证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86 -97 .
[9] 石培华, 王屹君, 李中. 元宇宙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前景、主要场景、风险挑战、模式路径与对策措施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98 -116 .
[10] 罗连发, 方乔梅, 刘沛瑶. 优惠政策能促进经济发展吗?——基于原中央苏区振兴政策的再检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117 -130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