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Vol. 60 ›› Issue (4): 1-8.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4.04.001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    下一篇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韩喜平, 杨羽川   

  1.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 收稿日期:2024-01-01 出版日期:2024-07-25 发布日期:2024-07-19
  • 作者简介:韩喜平(1965—),男,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杨羽川,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 基金资助:
    吉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项目“中国式现代化基础理论研究”(2022CXTD08)

China’s Path to Modernization: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HAN Xi-ping, YANG Yu-chuan   

  1. School of Marxism,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 Received:2024-01-01 Online:2024-07-25 Published:2024-07-19

摘要: 文明是包括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系统概念。世界现代化的推进历程深刻证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步跃迁与人类社会的演进发展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不同形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是从理论一般到实践特殊的进阶性探索过程,依靠其理念主张与实践成就构成世界现代化的中国体现,进而以其本质要求与鲜明特征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整体维度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 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Abstract: Civilization is a systematic concept that can be interpreted at the material, institutional and spiritual levels. The advancing of world modernization profoundly proves that the progress and leap of social productiv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human society constitute different forms of human civilization, significant symbols of human social progress. Chinese modernization is an advanced exploration from the general theory to the special practice. It forms the Chinese embodiment of world modernization by relying on its ideas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s, and further opens up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in the overall dimension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institution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with its essential requirements and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ivilization, Chinese modernization,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  D619

[1] 习近平在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李强主持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N].人民日报,2023-02-08(1).
[2]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3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9] 韩升,李筱.世界的“祛魅”与现代精神世界的重建——由马克斯·韦伯展开的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5):47-56.
[10] [英]安东尼·吉登斯,克里斯多弗·皮尔森.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M].尹宏毅,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11]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杨玉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12]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5] 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蔡奇出席[N].人民日报,2023-03-16(1).
[1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7]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J].求是,2023(16):4-8.
[1] 袁磊, 刘美玲. 数字化助推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范围与成熟度探析——基于2010—2024年文献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4): 77-87.
[2] 张积家, 张姝玥. 论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4): 116-132.
[3] 郑君雷.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明新构造[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4): 133-142.
[4] 吴宏政.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新文化生命体建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3): 1-9.
[5] 董慧, 杜晓依. 中国式现代化:活力与秩序的辩证统一[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1): 1-10.
[6] 任剑涛. 他者之资: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式现代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3): 1-15.
[7] 欧阳静. 简约治理是什么[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2): 86-95.
[8] 韩喜平, 马晨钤. 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9(1): 1-7.
[9] 冉昊. 生态危机与生态治理:基于中西制度差异的比较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6): 59-69.
[10] 谭培文, 谌尧. 辩证认识资本的文明作用及当代价值[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1-9.
[11] 陈淳. 科学方法、文明探源与夏代信史之争[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3): 128-140.
[12] 岳伟, 徐凤雏. 自然体验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56(2): 115-123.
[13] 赵京华. 略论鲁迅杂文的激进性与稳健性[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5(4): 2-12.
[14] 张乾元, 朱倩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54(3): 31-36.
[15] 崔诣晨. 主观幸福感视阈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路[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51(5): 110-11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吴宏政.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新文化生命体建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3): 1 -9 .
[2] 付文军. “资本创造文化”论题的学理阐释[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3): 10 -19 .
[3] 王佃利, 王文婷. 面向治理现代化的公共服务理论思考:内涵、要求与路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3): 20 -31 .
[4] 陈水生, 祝辰浪. 稳健驾驭:巨型工程的国家治理逻辑及其实现——以“西气东输”项目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3): 32 -45 .
[5] 胡业飞, 张怡梦.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治理:赋能机制与达成路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3): 46 -58 .
[6] 王敏光, 金雨.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探赜[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4): 9 -17 .
[7] 郑志峰, 罗力铖. 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的数据分层治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4): 18 -28 .
[8] 钟晓雯, 高洁. “人工智能+医疗”的风险研判及治理路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4): 29 -41 .
[9] 朱腾伟. “人工智能+”背景下算法正义的解构、检视与实现——以权利衡平为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4): 42 -52 .
[10] 徐艳茹, 郑润廷, 刘继安. 复杂适应系统观下大学组织的系统性变革:历史经验与新兴模式[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60(4): 53 -63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