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Vol. 58 ›› Issue (3): 11-22.doi: 10.16088/j.issn.1001-6597.2022.03.002
王佃利, 孙妍
WANG Dian-li, SUN Yan
摘要: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能够实现城乡社会治理模式的迭代更新。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审视,发现在城乡融合过程中,由于物理空间的重塑而引发了社会关系重塑和共同体价值认同问题,进而导致不同治理主体间关系的失衡,制约着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依托于具体的治理空间,不同空间尺度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存在不同的层次和路径。对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在空间维度应形成以城乡街镇为中心的基层治理单元,在治理维度应以政治嵌入和行政吸纳的方式实现基层治理共同体的结构化,在价值维度应以空间正义的目标引领空间生产过程。基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可以发现社会共同体建设中治理与空间的互塑关系。
中图分类号:
[1] 王思斌. 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与社会工作的促进作用[J].社会工作,2020(2):3-9+108. [2] 胡小君. 民主协商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价值、实践与路径分析[J]. 河南社会科学, 2020(9): 25-31. [3] 李永娜, 袁校卫. 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逻辑与实现路径[J]. 云南社会科学, 2020(1): 18-23. [4] 徐顽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系统审视与构建路径[J].求索,2020(1):161-170. [5] 郁建兴.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J]. 公共管理评论, 2019(3): 59-65. [6] 曹海军,鲍操. 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新时代社区治理制度化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 理论探讨, 2020(1): 12-18. [7] 王佃利, 孙妍.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与城市街道的“嵌入式”改革——以青岛市街道办改革为例[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0(5): 47-57. [8] 成伯清. 市域社会治理:取向与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 2019 (11): 10-16. [9] 蔡静诚, 熊琳. “营造”社会治理共同体——空间视角下的社区营造研究[J]. 社会主义研究, 2020(4): 103-110. [10] 舒晓虎. 社区共同体的空间建构:一个分析框架[J]. 学习与实践, 2017(12): 90-97. [11] 张海鹏.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J].中国农村经济,2019(3):2-18. [12] 年猛. 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历程、融合障碍与支持政策[J]. 经济学家, 2020(8): 70-79. [13] 蔡昉.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8(6):99-110+207. [14] 张勇, 何艳玲. 论城市社区治理的空间面向[J]. 新视野, 2017(4): 84-91. [15] 何绍辉. 治理单元重构与城市社区治理质量[J]. 思想战线, 2020(5): 119-126. [16] 侣传振.单元规模、治理成本与乡村治理结构转型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28-35+60. [17] 王佃利,邢玉立.空间正义与邻避冲突的化解——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J].理论探讨,2016(5):138-143. [18] 包亚明. 现代性与空间生产[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9] 王佃利,王玉龙,黄晴,等. 古城更新: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振兴[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41-43. [20] 张克俊,杜婵. 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发展:继承与升华[J]. 农村经济, 2019(11):19-26. |
[1] | 吴晓林, 李一. 空间黏合:城市生活空间改造中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机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4): 28-39. |
[2] | 彭勃, 杜力. 构建社会安全的空间基础:基于城市街区更新的空间生产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21-35. |
[3] | 容志, 吴磊, 李婕. 公共价值驱动的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基于“两张网”运行的观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49-62. |
[4] | 张会平, 叶晴琳. 数据确权与业务协同:部门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的困境突破[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8(1): 63-73. |
[5] | 吕德文. 迈向城乡共治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基于P县的田野发现[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21-32. |
[6] | 史传林, 温瑜. 制度距离视角下超大城市城郊村公共服务失灵及治理——以广州市D村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6): 33-44. |
[7] | 王刚, 吴向楠. 重心下移的组织重塑: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理论概括——以Q市城阳区“吹哨报到联包”改革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54-67. |
[8] | 徐勇, 任路. 以现场实验为引导的田野政治学建构——基于华中师范大学四次政治实验的回顾与反思[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4): 143-152. |
[9] |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
[10] | 韩志明. 灵活的适应性机制——基层协商民主的弥散化发展及其效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43-53. |
[11] | 袁方成, 王丹. 超越“诺斯悖论”:从制度性能到治理效能 ——以宅改为研究对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67-81. |
[12] | 马卫红. 以政社同构弥合制度距离:基层治理吹哨改革的效能转化机制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82-93. |
[13] | 马卫红. 以政社同构弥合制度距离:基层治理吹哨改革的效能转化机制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7(1): 82-93.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xbgj@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